一位詩人曾經寫過:“世界上美好的事情不太多,立秋傍晚從河對岸吹來的風,和二十幾歲笑起來迷死人的你!”
在三亞旅行的時候,下了一整天的雨,第二天雨停了,李一牧和南小月手牽著手,在沙灘散步,那時候的李一牧就感受到了這句詩中的韻味。
涼爽的風趕走了夏天的炎熱,微笑的你消滅了所有的不開心,被風吹過的夏天不一定美好,但你在身旁一定很美好!
還記得昨天,那個夏天,被風吹過的一瞬間。
似乎吹翻一切,只剩寂寞肯沉淀...
歌詞聽起來,好像有那么一些傷感,“寂寞沉淀”的,但是觀眾們絲毫沒有感到傷感,你看臺上的李一牧和南小月蘋果肌抬得那么高,明顯就不是傷感的歌嘛。
這肯定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嗯,小學最早學到的閱讀理解題目可填的四個字。
如今風依舊在吹,秋天的雨跟隨...
一人兩句,歌曲很快就進入到了副歌,而副歌也是這首歌曲聽感最棒的地方,之前聽的男女對唱情歌,很多男聲的音調要低于女聲的音調的。
但在這首歌里不一樣,因為男歌手的音域廣,能在假聲音域部分用真聲演唱,那他的假聲音調也只會更高,所以倆人一起合唱時的音域是相同的,不是契合,而是融合。
也就李一牧了,換別的歌手,怕是都不好做到這一點,他能做到,也是因為之前夢里唱過這位歌手的幾首歌曲,做過相關方面的練習。
這樣融合式的合唱,倆個人像是一個人在唱,卻又能聽出兩個音色的感覺,美妙極了。
藍色的思念,突然演變成了陽光的夏天...
副歌進去兩句之后,融合的感覺消失,因為李一牧去唱和聲了,在本就動聽的旋律中,他的和聲讓歌曲變得更加美好。
一會低幾度哼唱,一會又用比南小月更高的音調哼唱,一會兒倆人聲音又融合在一起,聽起來隨意,卻每一句都那么恰到好處。
這時候現場很多觀眾,頭一次覺得在現場聽音樂也有不好的地方,這首歌和聲寫的那么好,如果戴上音質高的耳機去聽,肯定能聽出更多細節,比現場還要好聽。
綠色的思念,回首對我說一句四季不變。
不過一季的時間,又再回到從前,那個被風吹過的夏天。
這一首情歌對唱很不一樣,至少跟以往李一牧和南小月一起對唱的歌曲很不同,以前他們唱的是什么啊,很多直給的詞:“我永遠愛你到老”、“我只對你有感覺”、“在屋頂和我愛的人”...
而這一首歌通篇沒有我愛你,卻不知道為什么,還是覺得很甜。
可能是兩人在唱這首歌時都是溫柔的嗓音?可能是他們倆的嗓音完美融合的默契?可能是他們倆就是娛樂圈最大撒糖機,他們倆站那就甜?
有點像委婉的詩人,通篇不說愛,卻處處都是愛的感覺。
沒聽出來也無所謂,反正聽歌嘛,好聽就行了,能代入進歌曲最好,代入不進去也無所謂。
不過今天在現場的觀眾應該還是比較能代入的,畢竟他們剛經歷了一個被風吹過的夏天...很難忘的,你見過唱著唱著下暴雨的演唱會嘛?我見過!
你見過天氣仿佛為歌曲量身定做的演唱會嘛?先是雨水幫李一牧完成g,接著下過雨的夏天傍晚很期待的《第一天》,涼爽的微風下,又聽了一首《被風吹過的夏天》...
......
音樂節結束了,李一牧跟南小月回了趟南路家里,主要是看老丈人去,其次是李一牧想見識見識高中時候南小月寫的那些詩。
南小月只感到羞恥,有一種日記被看了的感覺,里面很多都是隨便寫的,沒想過有人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