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大教堂的時候,南小月發現了一件她之前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李一牧居然會用意大利語讀經文:“ave maria &nrazia ricevuta per   mia &nlia...”
關鍵問題是,這幾天在外面,跟老外交流的時候,他都是用的英語啊,而且有時候有不認識的單詞,還會用手機搜索一下,更多時候還是躲在南小月身后,讓南小月跟購物的店員去溝通啥的。
所以他本來會意大利語,然后故意不說,想看我笑話?
女人一旦開始胡思亂想,那就會鉆入一個牛角尖,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問出來就好了嘛。
李一牧也不知道她有這個疑惑,看著她皺眉,還以為是在專心思考耳機中,語音講解的內容呢。
就這樣一直到了戶外,南小月摘下耳機才忍不住問道:“你什么時候會的意大利語?”
“早就會啊!”
“那你這幾天交流的時候總往我身后躲!”
“不不不,你誤會了,我看到意大利語會讀,看到意大利語做的樂譜會唱,但是一不保證對,二我也不知道啥意思!”
說完這句,李一牧開始跟她說道,他們上學的時候,聲樂生都是必修這門課的,但是呢,卻不用背單詞,只會教他們怎么讀,因為你拿到會跟著唱就行了。
而且這個很簡單,你完全可以把他當拼音來讀,有聲母、有韻母。
“舉個例子啊,你看這首歌《天神賜糧》的第一句啊:panis &nelicus!”
李一牧從手機上,搜索了一首意大利歌曲,開始講課,南小月也湊過來認真聽著,在歌曲里面,每個要發音的詞都會被單獨分開,知道這些怎么發音就行了。
第一個詞的發音就是:pa怕、ni泥、s嘶。
“就這?”南小月驚訝了,這意大利語,合著就是拼音啊!
“也有一些跟漢語拼音不同的發音,你比如g不念做‘鴿’,念‘吱’,r念做‘樂’跟漢語拼音l一樣,c有時候會用作‘磕’...”
他只是籠統的在講,也不是全都是這樣的,反正他們聲樂課的要求也只是,學生看到會讀,不影響唱意大利語歌就行,知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重要。
“所以學會這些并不算掌握了這種語言,不然我是掌握了四種語言的人了!”
“三種?漢語、英語,還有啥?你不要告訴我你跟薩莎小妹妹學著寫了幾句詞就是會俄語了!”南小月掰著指頭數著。
李一牧一本正經道:“不,我會的三種語言是,漢語,成語,歇后語!”
“哈哈哈哈,神經病...”南小月笑著推了他一下,繼續逛了起來。
......
很快,就到了演出當天,李一牧又教了南小月一些聽音樂會的注意事項,手機靜音、不要說話之類的當然沒必要說,這個都知道。
他講的是,聽歌結束后,如果是比較嗨的快歌,一首結束后可以先鼓掌,但是如果是慢歌的話,千萬不要立即鼓掌,會顯得你不懂欣賞。
因為有一個“陶醉時間”,就是慢歌結束后,觀眾們有一個陶醉于音樂的過程,甭管是真的假的,總之都假裝自己沉浸在里面,過個一小段時間再鼓掌。
立刻鼓掌,你可能會引起身旁仍在陶醉的觀眾不滿,他們會覺得你打斷了他們享受余味的過程,當然,他們是真的在享受,還是裝的,那都不重要。
那么如何分辨是要立刻鼓掌還是等一會鼓掌呢,怎么界定快歌慢歌呢?很簡單,你就別先鼓掌就行,聽到有掌聲再鼓,隨大流準沒錯。
還有,如果音樂會大多會很享受,悠閑之下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