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上下人都在納悶,怎么這幾天大少爺不犯抽了?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每天看到大少爺早出晚歸,都快趕上二老爺上朝了,剛得到官職,不要這么勤懇吧!
李昌憲也不想呀,剛穿越來,還不熟悉環境呀。府內有李柱打聽,外面的事都不清楚呀!原主是個草包,書讀得少不說,對市面上的事一無所知,只是頂個李府的頭銜在外作威作福,這樣的人沒被人早打死就算不錯了。
代替了原身,還是現在趁早把犯禁的事早打聽,避免英年早逝。
再去打聽一下,平時自己有什么仇人?避免被人坑了自己也不知道!
晚上,李昌憲順口問了一句,我還有多少錢,引來李柱一陣陣的吐槽。
李柱心想,大少爺你有多少錢,自己沒有數嗎?平時有錢亂花,沒錢就坑這個騙那個,你沒見李府的人都躲著你走嗎!
李柱也沒有錢,根本就沒有呀,李府每次給仆人發錢,自己都見不到影,都給李大少爺拿走了。
雖說自己平時不買什么,整日跟著李大少爺騙吃騙喝,但是李柱也想有錢呀,上一年偷偷存了五十兩,最后還被少爺發現了,只能算作投資款。
李柱只想對大少爺說我也要錢呀,前年二小姐的丫鬟小翠就偷偷地說下年她要成年了
畢竟李府現在是二太太掌權,平時就對李昌憲身邊的人苛刻,各種分配的物資都是次等不說,每次發放月銀都是以各種理由扣了再扣,還以有人帶壞了大少爺為由,把李大少爺身邊的人減了又減。
要不是李柱是大老爺特意安排的,估計早給趕走了。
誰家少爺能和李昌憲這樣,房中只有一個書僮和一個梳洗丫鬟。看看二少爺和三少爺,院內四到六個府內標配伺候的丫鬟,出門哪一次不是有四個陪伴的長隨。
聽完李柱的吐槽,李昌憲無語,回到書房,清點了一下,只清點出四十多兩來。路過廂房時,想問問老婆王婧美,最后只是看了看,扭頭走了。還是不問的好,年齡小,父母雙亡后,一年內在叔伯家受夠了白眼,估計身上也沒有幾個錢,還是自己想想辦法吧!
還沒等李昌憲想到辦法,第二天,二太太就傳喚他去說分家事宜。
現銀五千兩,京城東一處宅子,京郊一個田莊,大約三百畝田地,還有二家店鋪。
李昌憲對此沒有表達一點意見,畢竟能通知自己,那就是二叔和二太太商議好的,再反對也無效。
二叔和二太太為了打發自己出府,沒必要把自己打發的這么遠吧,去那個蠻夷之地,這些李昌憲都可以忍了。
但是現在就拿這點錢想打發自己走,太簡單了吧!
十年前三叔離府去外地為官,不說土地店鋪,僅現銀老太爺就給了十萬兩。
大晉朝建朝二百多年,外部相對安寧,商業發達,到現在每個世家都掙的盆滿缽滿。李府雖說不是最有錢的世家,但是在京城也是擁有幾十家店鋪,門下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
李府“一門三進士”“父子兩翰林”,再加上外部一個掌握軍權的參將,在大晉朝話語權也影響很大的。
李昌憲告知老太爺,說他快要外出為官,離京前要給親朋好友告個別,然后經老太爺允許,以老太爺名義逐個拜訪親朋好友。
在姑太太府內,李昌憲一見姑太太就嚎啕大哭,把姑太太嚇了大跳,讓人覺得李府內老太爺或老太太去世了那。
經過李昌憲抽抽嗒嗒的哭訴中,了解到二老爺和二太太對自己的不公,什么二叔為了打發自己出府,把自己弄到一個蠻荒之地,以后就不會回來了。離京前和疼愛他的姑太太告個別,順便和表大爺及表兄弟們訴說離別哀情。
此去經年一去不復還,再見時兩眼淚茫然。
姑太太聽后,大罵二老爺和二太太,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