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源生等人離去后,曹云私下里對李昌憲說“少爺,這次江浙地方的起義背后有各位皇子的勢力插手了。
有人見過那個起義的義軍首領任大春,他曾是三皇子手下的人。
在這次摩尼教起義中,二皇子也曾推波助瀾,而且一大部分的官逼民反事件都是他的功勞。
至于四皇子和五皇子,我們也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但是從搜集來的消息看,兩位皇子背后的勢力也沒有觀望,似乎和某些世家達成了合作,也間接地插手江浙地方的起義了,
“京城那邊吶?”
“除了派一部分兵力進駐江浙,暫時也沒有大的舉動,只有太子在大聲呼吁平反外,其他朝廷官員對此無動于衷。
就連領兵前來江浙鎮壓起義的將領也是無動于衷,官兵更是拖拖拉拉,大軍行程十分緩慢,恐怕等前來鎮壓起義的官兵到了江浙,江浙一帶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落入義軍手里。
李昌憲聽了,這次江浙的起義還和各位皇子有關系呀,老皇帝還沒有死,下面的幾個皇子就開始亂了,這不是要掘老皇帝的墳角嗎?
一定是從京城聽到了不好的消息?才令二皇子和三皇子這么著急開始動手了。
什么消息吶!
無非是皇位有了變化。
一種可能就是老皇帝的身體有了問題,估計活不了幾年,也有可能快不行了。
還有可能是皇帝要退位了,把皇位讓給太子。
不過李昌憲認為是第一種,老皇帝的身體出了問題,一旦皇上的身體發生了意外,最可能接位的就是太子,但是其他皇子會答應嗎?
太子當然愿意等,只要他不犯錯誤,耐心去等,這皇位早晚是他的。
但是其他各位皇子不愿意等呀!
不愿意等,那就給朝廷來點麻煩,什么麻煩是令皇帝和太子最頭疼的,那就是動亂。
小的動亂還不行,那只能算是小麻煩,根本用不上皇帝和太子來處理就完了。
沒有比在江浙地區起義最令皇上和太子最擔心的了。
江浙地區是大晉朝重要的財賦之地,全國的賦稅十之出其三。
而且中原地區大部分的糧食也是來自江浙。
各位皇子在江浙這里一鬧,豈不是要了大晉朝皇帝的老命了?
現在李昌憲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這些皇子了,那就是孽子。
這不是巴不得皇帝早死嘛?
如果皇帝真如他們想象的那樣噎屁了,估計還未等皇帝尸骨未寒,二皇子和三皇子就舉兵造反了,就像明朝時候朱棣起兵一樣,以靖難的名義去攻打京城,逼迫太子讓位了。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二皇子和三皇子互相看對方不順眼,誰也不愿意看到對方勢力擴大,而故意在江浙地區鼓動百姓起義。
至于把事端搞大,把麻煩引導到朝廷一方,估計是雙方都想渾水摸魚,摟草打兔子順帶著吧。
難道每隔十年二十年都要來一場皇位之爭嗎?
皇位真的這么重要嗎?
如果是這樣爭來的皇位,給李昌憲他都不會要的。
李昌憲只想當個富家翁,好好的活著。
現在想起來,從見到二皇子唐彥那一刻起,李昌憲就知道這些皇子們沒有一個是善茬。
但是為了皇位,竟然不顧百姓死活,就有點做的過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場江浙地區的起義,不知要造成多少百姓人家的妻離子散,流離失所。
李昌憲只能哀嘆大晉朝百姓的困苦和不幸,但是也幫不了什么。
能把萬陵縣發展的好,吸引一部分難民來萬陵縣,就算是對大晉朝百姓的一點支持吧。
李昌憲有時候在想是不是要寫一封信送到嶺南府李昌元那里,要他對逃到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