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李昌憲惦記這只義軍沒幾天,嶺南府那里就來了新的邸報,朝廷方面派出了兵部中郎將趙元武前來南方剿匪,并且要求嶺南府各縣衙派兵前去助戰(zhàn)。
說真的,李昌憲真的不愿去,說去助戰(zhàn),別讓人當(dāng)炮灰了,到時死傷慘重也落不到好處。
上次外出剿匪,傷亡三十多人的事情到現(xiàn)在,李昌憲還是有點愧疚,他那里還敢去,嶺南府說要去,就去呀?
還有,這支義軍還真是有點可憐呀,被人攆到湘地和嶺南這里來了,還被人圍住了不敢動彈,李昌憲都為這個義軍首領(lǐng)徐海感到焦急,這個時候感快跑呀,還待在那個地方干嘛?
難道是想得到主子的想見你的命令?李昌憲想到了二皇子和三皇子這個時候恐怕是焦頭爛額,被老皇帝訓(xùn)斥的不知道東南西北了吧。
那里還管的上這只義軍,估計也該到了放棄的時候了。
李昌憲意識到這支義軍真的是完了,好不容易在這個年代有人抗?fàn)帲€沒等李昌憲看出什么花來,就這樣結(jié)束了,李昌憲真的還意猶未盡呀!
還有那三十萬人壯勞動力,也是太可惜了,要是都來到萬陵縣,萬陵縣用不了兩年,經(jīng)濟會再翻幾番,說不定比嶺南府還繁華。
李昌憲是不想去,還準(zhǔn)備打算抗令不去,但是下面的人不答應(yīng)呀。
張克文和何岳這些頑固派認(rèn)為抗令不遵,對李昌憲官職不利,死刑和發(fā)配談不上,有可能被罷免官職。
李昌憲聽了眼睛直冒精光,原來還可以這么操作呀,早知道這樣,我就不做這個縣令了,直接被罷免了最好!
阿德巴和各部落也不答應(yīng)呀,上戰(zhàn)場可以順?biāo)~呀,搶不到錢財,搶一些人來也可以。
耐不住阿德巴和各部落的糾纏,李昌憲最后答應(yīng)派兵去助戰(zhàn),而且還和各部落首領(lǐng)商談好了,他們這次出兵不去打仗,而是要去打醬油的。
打醬油的?各部落首領(lǐng)不懂小,但是李昌憲話里意思就是眾人去了,只是當(dāng)觀眾,不參與拼殺的事情。
不要冒冒失失地到戰(zhàn)場前面去,遇到義軍進攻,見時機不對,有多遠就跑多遠。
萬一上面怪罪,一切都由李昌憲承擔(dān)。
反正李昌憲有諸多理由可以對付,土著人不聽從管理,他一個小小的縣令怎么辦?
而且,為了保險起見,李昌憲打算親自去,不為了別的,就怕這些土著人被人一糊弄,傻不愣地上了戰(zhàn)場怎么辦?
我們這次出去只是求財,求人,不是流血流汗,戰(zhàn)場拼殺那樣的事做不得,也不值得。
開始李昌憲打算派三百人去,這已經(jīng)突破了他的心里極限啦,試問大晉朝哪個縣衙有三百衙丁,人多了你讓上司怎么看?
可他這話一說,各部落鬧翻了天,要不是李昌憲限制,各部落都打算派上所有的兵力,至于報名的這兩千人還是各部落首領(lǐng)刪了又刪,各部落之間相互調(diào)和下才確定好的人選。
三百人,你讓各部落之間怎么分?況且李昌憲還不算全部用各部落勇士。
吵鬧了好久,最后在李昌憲的壓制下,縣衙這里出動一百人,其他八百人由各部落出兵。
但是有一點,對外宣稱只能是三百人兵丁,其他人做支援助戰(zhàn)的后勤人員。
各部落最后都答應(yīng)了,只要讓人去,最后勤做后勤吧,當(dāng)了現(xiàn)場,誰還管兵丁還是后勤人員,碰到好處大家一起上,能搶到的就搶!
李昌憲在一邊聽了也是頭皮發(fā)麻,心里還在盤算,讓這些人去好還是不好?
好在各部落首領(lǐng)答應(yīng),一切聽從李縣令的安排,李昌憲才稍微放下心來。
阿布達一定要去,李昌憲還需要他給指揮隊伍,趙元去不了,還和趙武趙靈兒在家冷戰(zhàn)哪,看來趙武也不用去了。
李虎兒還在船上沒有來,即使來了,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