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鄯州城的義軍撤退到嶺南府一帶的時候,嶺南府城關閉了城門,實行全城戒嚴,許出不許進,在城內大范圍開始搜查叛軍的細作。
萬陵縣這里,大量的兵丁也奔赴萬陵縣通嶺南府的交通要道,在道路的兩側加強了防守,同時縣衙也相應加強了縣城的防衛措施,而且全縣百姓動員起來,不但年輕力壯的人加入到運輸物資的隊伍中,就連萬陵縣的老人和孩子都自覺地組織起來幫助縣衙的衙役維護縣城的治安。
為了防止少量的難民在叛軍即將入侵萬陵縣時發動動亂,縣衙派兵預先將一些身強力壯的難民全部押解到萬陵縣南部地區并加以看管,這也是為了防備那些潛伏的叛軍與外來的叛軍進行串聯。
萬陵縣縣衙只能如此安排難民了,不然的話,萬一這近二十萬的難民在縣城動亂的話,那將是萬陵縣所面臨的最大災難。
等一切準備妥當后,李昌憲又派人偷運出十幾臺大炮,全部布置在萬陵縣和嶺南府交接處的主要交通路口上,關于這個大殺器,李昌憲一直未向外界透露,只限于縣衙少數的人和部分工匠外,還在萬陵縣眾多部落首領們的面前試了幾次火炮。
炮響的那一刻,巨大的炮轟聲讓四周圍觀的眾位部落首領都感到耳朵嗡嗡作響,渾身的血液涌向四肢百骸。
濃煙散去,遠處矗立的一處高墻被轟塌了半面,令眾位部落首領們都看的目瞪口呆,繼而有人跪倒在地,在地上喃喃細語,好像在向朱雀大神祈禱著什么。
但這只是石蛋的試發,隨后的實彈發射讓眾位部落首領永生難忘,炮彈準確地落入到遠處的羊群中,炸的羊群四下奔走。
等眾人走近看時,原地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大坑,大坑四周都是遍地的鮮血,四散的羊尸。
在運輸這些大炮和炮彈的過程中,各位部落首領也是小心翼翼,唯恐爆炸的事故發生。
這批大炮是冶煉大師李清和眾多工匠們經過多次的試驗,才鑄造出鐵芯銅體的神威大炮,與先前的銅炮相比,此種新型火炮不僅管壁較薄,重量較輕,花費較少,而且比較耐用。
再加上特制的跑車,讓人很輕松地把大炮安置在重要的據點,可以輻射到叛軍可能攻擊的地區。
一切都是萬事俱備,只欠叛軍們來入侵了。
當嶺南府城派人來萬陵縣縣衙求援的時候,李昌憲了解到有少量的叛軍開始騷擾嶺南府四周的村莊,大量的難民又開始四處奔逃,有不少的當地居民逃到深山,還有的人開始向萬陵縣這里逃亡。
李昌憲和阿布達等將領商談了好久,最后決定讓阿布達帶兵去圍剿這股叛軍的先鋒軍,讓逃往萬陵縣的難民免受遭到叛軍的攻擊。
限于萬陵縣的官兵都是步兵出身,從一開始就沒有組建騎兵,來抗衡叛軍的騎兵先鋒。
但是阿布達建議在半路設伏,以強弩利箭射殺叛軍的先鋒軍隊,等叛軍靠近官兵時再用其他策略。
但是眾人都明白,在萬陵縣強大的弩箭攻擊下,還有沒有人能接近萬陵縣的官兵,哪只能看叛軍的運氣好壞了。
商談完畢后,為了保險起見,李昌憲還是堅持派出了三千多人的官兵,大都是身強力壯,能跑且能拼殺的官兵佼佼者。
除了人手一把利箭和利弩外,李昌憲還給每一個人配備了一兩顆炸彈,用于在叛軍靠近時給他們一個驚喜看看。
這支三千多人的隊伍也是在半夜時分秘密地出發的,沒有驚動任何萬陵縣前來支援的后勤壯丁,也沒有告訴其他隊伍他們到底去了哪里。
阿布達也是第一次帶領這么多的兵力去突襲叛軍,他以前在西域時只是一個斥候出身。但是這次出兵,他是小心翼翼,派出了好幾只斥候小隊在大軍行進的前方來回巡查。
天要大亮時,阿布達等人已經到達預定的地點,這個地方離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