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布達帶兵回轉的半路上,遇到了叛軍首領派出的騎兵先鋒。
但是這些騎兵先鋒只是對峙了一小會,就在萬陵縣官兵強大的箭弩壓迫下,聽從了叛軍首領的建議,下馬投降了。
李昌憲對阿布達等人安然無恙地返回也是十分滿意,這次出兵全靠偷襲為主,再加上強大的弓弩遠程攻擊,使得萬陵縣官兵沒有受到任何傷亡。
只要沒有人傷亡就好,哪怕浪費一點弩箭也是值得的。
從組建萬陵縣護兵的那一刻起,李昌憲就大力發(fā)展那些遠程打擊強度大的弓箭手,實在不行就發(fā)展強弩手。
要是這些弓弩手攻擊還是不行的話,那就立刻撤退,再尋找新的機會,進行新一輪的攻擊,絕對不能讓對手的兵力和萬陵縣的官兵直接短兵相接。
現(xiàn)在萬陵縣又發(fā)展了更加遠程打擊的神威大炮,以后李昌憲還要發(fā)展燧發(fā)槍,一切也是為了保全萬陵縣官兵的安全,盡量不要發(fā)生大量的傷亡。
即使有近戰(zhàn),阿布達等將領也不擔心,相對于叛軍缺少武器和盔甲的狀況,萬陵縣縣衙打算讓所有官兵都配備板甲和頭盔,甚至在易受傷的身體部位都配備了像護腕和護膝等之類的東西。
因為有了蒸汽機的應用,可以在鍛壓機的鍛壓下把鋼材打制成很薄的護具,輕薄而且不影響官兵的行動。
“阿布達,如果我們像這樣出兵幾次,有沒有可能將萬陵縣這邊的威脅解除掉?”
阿布達聽了李昌憲的話后,思考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說道“偷襲的事情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如果我們經(jīng)常像這樣出動兵力的話,有可能被叛軍抓住把柄,反過來偷襲我們,會給我軍造成重大的傷亡。”
阿布達更希望的是能帶領幾萬人的官兵和叛軍進行硬碰硬的對抗。
但是他也不想打消李昌憲的興頭,所以就建議道“趁叛軍大軍還沒有到來之前,其他叛軍的隊伍也未明時,我們可以組織幾次像這樣的突襲。”
言外之意就是叛軍大軍到臨了,萬陵縣的官兵最好不要這樣出動了,還是以防守為主。
有便宜不賺那是王八蛋,李昌憲還是覺得多出動幾次最好,打擊一下叛軍的囂張氣焰。
接下來,阿布達帶領官兵又進行了幾次偷襲,收獲也是很大。
但是叛軍很快察覺到了這一點,緣由是嶺南府通往萬陵縣方向的叛軍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所以排出大量的兵力在這里探查。
最終和萬陵縣的官兵不期而遇了,兩者之間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作戰(zhàn),但是誰也沒有占到便宜。
要不是萬陵縣官兵靠大殺器炸彈的幫助下,有可能被叛軍的騎兵包圍住。
同時在萬陵縣官兵擲出炸彈且阻擋住了叛軍的進攻后,雙方都停止了戰(zhàn)斗。
最后雙方的軍隊都緩緩后退,再也沒有了要殲滅對方的意圖。
這次的突襲失利,讓阿布達意識到叛軍的大軍已經(jīng)到來了,再像以前那樣小規(guī)模的突襲已經(jīng)是不適合了。
阿布達索性大張旗鼓地把所有的兵力都布置在萬陵縣通往嶺南府的道路兩側,和要攻打嶺南府的叛軍形成了對峙。
與此同時,萬陵縣南部土著部落也都派兵過來,加上萬陵縣原有的兵力,總共達到了近四萬人的兵力。
由于萬陵縣人在這一片擁有地理上的優(yōu)勢,再加上萬陵縣的官兵都是武器盔甲齊全,讓叛軍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在攻打嶺南府城時不敢派出全部的兵力。
在萬陵縣官兵和進攻嶺南府的叛軍形成對峙的期間,吳大麻子曾派人來到萬陵縣,打算和李昌憲再次商談一下,但都被李昌憲以軍事繁忙為由拒絕了。
而且這一段時間,李昌憲和張克文跟阿布達等諸位將領商談了幾次,最后眾人都決定以一次大戰(zhàn)來定勝負,同時也想打出萬陵縣官兵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