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位好,我是萬陵縣的現任縣令!”
李昌憲站在高臺上給臺子下面近兩萬名的俘虜開始了演講。
雖然俘虜的人數有點多,但是李昌憲準備了一個鐵皮擴音筒,讓他的話聲很清晰地傳到每一個俘虜的耳中。
說起來,李昌憲才是叛軍失敗的最大禍首,所以李昌憲的講話引起了很多人的轟動。
但是站在高臺上的李昌憲不為所動,他身邊都是身穿盔甲,衣服全新且排列整齊的萬陵縣官兵,一個個腰胯鋼刀,手握弩箭,目不斜視地盯著下面的俘虜們。
很快在萬陵縣官兵強大的威懾力壓迫下,臺下的噪雜聲小了很多。
李昌憲干咳了一聲,俯視了一下高臺下面的俘虜,用他最洪亮的聲音繼續說。
“你們為什么要造反?”
李昌憲的話環繞著整個校場,同時他那渾厚的聲音也鉆入了每一個俘虜的的耳朵里。
不用李昌憲解釋,所有的叛軍都明白他們造反的原因,無非是受不了官府的苛捐雜稅,再加上天災人禍,然后在一些人有意無意的蠱惑下,才走向了造反的道路。
如果有一口飯吃,不讓家人受餓受凍,很多人都是不愿意冒著死亡的風險而參加造反的。
“不用你們說,我也明白你們心中所想的,但是參加造反了,就能讓你們改變貧窮的命運嗎?
你們有沒有想到失敗了,下場會是如何?
或許有人說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但是這種飄渺的想法你們會相信嗎?
還有你們的妻子兒女會怎么樣?難道說也想讓他們像你們一樣,一輩子擔負著反賊的罪名?
或者有人說哪里才有一片凈土,能讓你們和你們的家人擺脫貧窮的命運?
你們想不到,而且也找不到,但是萬陵縣人找到了,也做到了。
你們是不是也想過著像他們一樣的生活?不再受到壓迫,不再挨餓受凍,也能讓自己的妻子兒女過上幸福的生活?”
李昌憲再一次講話引起了俘虜們的共鳴,他們也知道造反的后果,但是一踏上造反的道路,很多人就退不下來了,更多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樣,跟著叛軍的隊伍東奔西走,怎能還記得起自己的妻子兒女?
當時有很多人哭泣了起來,而且更多的人想起了家中的老父母,受苦受難的妻子兒女,就是不知道他們的離去,家中過得怎么樣了?是逃難了還是死于饑餓?
“我現在給你選擇了一條路,到海外去,那里有富饒的土地,數不盡的金銀財寶。
這條道路比起你們造反的道路要容易的多,能讓你們擺脫貧困,不再受到壓迫,而且過不了幾年,你們可以像他們一樣,過上幸福的生活,或許等到那一天,你可以把自己的親人接到身邊,讓他們不再受苦受難。”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李昌憲還讓一些去過南洋的官兵在高臺上現場講述了一通,初次上臺的萬陵縣官兵拙劣的表演更能吸引俘虜們的認可,也激起了他們想要到南洋諸國闖一闖的雄心。
很多人都認為,反正他們已經是爛命一條,跟著叛軍造反是死,去南洋闖蕩大不了也是一死,為什么不拼出一個富家翁出來。
況且根據萬陵縣官兵的表述,在南洋諸國,只有他們敢于挑戰的勇氣,而沒有人敢于挑戰他們,這也讓一些有勇之士感到在南洋那里有了用武之地。
而且李昌憲的最后講話讓他們也有了一絲希望,凡是到南洋去的俘虜,萬陵縣縣衙可以根據他們家鄉的信息,代他們去尋找他們的親人,而且都有可能接到萬陵縣這里生活。
等李昌憲走后,很多的俘虜們都紛紛報了名,要求到南洋去,同時也登記了各自的信息,等著萬陵縣縣衙派人到他們的家鄉打聽他們家人的信息。
因為又有了幾十條大海船,萬陵縣縣衙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