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陵縣縣衙里,李昌憲和張克文端坐在大廳上,靜靜地聽學堂教渝徐樂的說話。
稀客,真是稀客呀,徐樂自從到學堂教學后,已經快三年沒有到縣衙這里來了,平時他都在學堂里忙活。
但是他今天是不得不來,因為府衙那里來了政令,要求各縣衙進行縣試,選拔到府衙參加府試的考生。
前幾年萬陵縣也沒有進行縣試,不是說府衙不重視科舉考試了,而是萬陵縣文風不盛,以前沒有多少識字的人,即使有人到府衙去應試,估計也沒有幾個人能考中秀才,純碎是濫竽充數,花費大量的錢財不說,還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萬陵縣的學堂已經建立四年了,好多學生已經識了不少的字,也讀了不少的圣人典籍。
雖然李昌憲和徐樂等人對科舉沒有什么幻想,但是對于大晉朝的科舉盛會也不能棄之不理,該參加的一定要參加。
最起碼在縣衙這一關,給各位學生弄一個舉薦身份還是可以的,畢竟是縣衙這里出題,如果學堂的學生還不能通過,那學堂的教學水平也太差了。
“縣衙這里的出題一般都是縣令出題的,不知道大人如何安排?”
“是嗎?出題有何難?這個事情我接下了!”
聽到要縣令出題,李昌憲頓時兩眼放光,連忙一口應下,讓張克文和徐樂兩人有點目瞪口呆。
本來兩個人要謙虛地客氣一下,給李昌憲一個面子,但是李昌憲卻直接應下了。
別人不知道李昌憲的知識水平如何,難道張克文和徐樂兩人還不知道嗎?
但是李昌憲就這樣直接答應了,他們兩個又能怎么辦?
張克文和徐樂兩個人只能任由李昌憲出題,先看看他出的題目怎么樣?如果不合適的話,幾個人再斟酌一下。
李昌憲對這次縣試也是十分重視,算術、格物、化學、歷史、地理等題目,李昌憲考慮了幾日才定稿。
特別是數學和格物,更是讓李昌憲十分上心,他認為如果這兩門學科學不好的話,那就沒有必要參加府試了。
算術是基礎,格物是應用,現在就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時候了。
至于策問,李昌憲要求很簡單,就是一句話,如何讓萬陵縣的經濟如何發展。
至于各位考生如何發揮,李昌憲認為只要把句子寫通順了,表達清楚就足夠了。
等李昌憲把出好的題目交給張克文和徐樂后,兩人開始有點發愣,最后還是認可了,甚至張克文還在后面加了一個詩賦,就以秋色為題目,也是任由學生自由發揮了。
考試的題目有點多,估計一天也考不完,但是李昌憲堅持一天考不完,那就兩天三天。
當年他就是這么考學的,初中考高中,甚至考大學那次不是考兩三天的。
甚至考試的那一天,李昌憲也是十分重視,親自來學堂來監考。
見到李昌憲如此做派,張克文和何岳等人也不得不陪同。
為了防止有些學生作弊,李昌憲讓何岳調來了很多的縣衙衙役,在學堂內外巡邏,直接讓學堂的學生感到壓力很大,幾乎沒有一點可以作弊的機會。
看到這么多學生聚在一起考試,李昌憲好像回到了后世的考試現場,考試就該這個樣子,只是他沒有想到他也能有一天來監考。
“我們究竟要錄取多少人去參加府試?”
當李昌憲問起這個事情的時候,張克文和何岳等人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萬陵縣學堂才教學沒幾年,如果去參加府試的少了,也不太好看。
如果太多了,估計是濫竽充數,而且考試太差了,徒增眾人的笑話。
“要不去選拔十人,參加府試?”
何岳建議道。
“十人太少了,三十人吧!”
張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