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安南人不怨恨李昌憲和萬陵縣人,那是不可能的。
約好的同時進攻真蠟國,李昌憲也讓石國的軍隊也遵守了約定,但是真蠟國的大部分兵力都到了東部和安南人決戰。
而石國的軍隊則是輕輕松松地,如同游玩一樣就來到了真蠟國王城。
最后,真蠟國的國王不知道吃了什么藥,竟然主動投靠了石國,將安南人的大軍阻擋在真蠟國王城之外。
安南人偷襲石國的軍隊也是氣不忿,認為擊潰了石國的大軍,就能夠讓真蠟國的國王改弦易張,轉頭投降安南人。
但是面對萬陵縣的火槍隊,安南人是一敗涂地,如果不是安南的將領下令及時撤退的話,有可能被石國的軍隊和萬陵縣的官兵給殲滅掉。
安南人的失敗,讓安南都護大為惱火,一直在大罵萬陵縣人背信棄義,對安南人實行了大屠殺,而忽略了他們主動偷襲石隊的事實。
安南都護府上層都發出這樣的言論,下面的人更不用說了,紛紛站起來譴責萬陵縣人和李昌憲。
更有人要到萬陵縣去刺殺李昌憲,認為李昌憲才是安南人失敗的罪魁禍首。
安南人阮文義就是這樣的激進分子,原本是一個士族子弟,然而家中落敗,讓他淪落為一個海盜。
本來海盜生活過的十分愜意,但是這幾年萬陵縣的官兵在南海一帶打擊海盜,讓安南的海盜在南海無法生存下去,只好重新回到安南土地上,加入到當地的山匪群。
安南雖然物產豐富,但是阮文義加入的山匪群卻是十分窮困潦倒,不說他這個剛加入的小嘍啰了,就連他們的大當家的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要多凄慘就多凄慘了。
如果不是安南都護府要發動對真蠟國的戰爭,估計這些山匪就要分崩離析,自謀生路,各找各媽了。
阮文義如愿地參加了安南的軍隊,跟著安南的軍隊一路進攻到真蠟國的王城。
隨后,安南人偷襲石國的軍隊,阮文義和他的一眾山匪弟兄們也參加了,而且還作戰勇敢。
但是讓他們悲劇的事情發生了,萬陵縣的火槍隊出現了,幾排火槍響起之后,安南人的軍隊死傷慘重,阮文義的幾十個山匪兄弟更是只留下來十幾個人。
發財沒撈到,死去了這么多的兄弟,阮文義等人怎么不氣憤。
開始他們還不明白戰場上發生了什么事,但是回到安南人的軍營后,才知道了事實。
又是萬惡的萬陵縣人,害得他們做不了海盜,還讓他們在真蠟國發財的夢想落了空。
死去這么多的弟兄們,這個仇一定要報。
既然都是萬陵縣做的孽,那就報復到萬陵縣人頭上去吧。
如果只是殺掉幾個普通的萬陵縣人,對阮文義他們這些曾經的海盜、山匪,現在的安南正式士兵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
但是阮文義他們不想這么做。
要干就干一場大的,起碼要殺掉萬陵縣那個小小的縣令才可以。
至于萬陵縣那些不知名的官吏,他們實在是瞧不上眼,多一個或少一個都對萬陵縣無關緊要。
他們這些人是要干大事的,所以阮文義就在安南人的軍營里開始串聯了。
你也別說,不說阮文義個人的口才如何,單是對萬陵縣的仇恨方面,就吸引到一些武力高強的高手加入進來,而且比起他們這些海盜和山匪出身的假把式,要強大了許多。
即使阮文義個人武力不是特別強大,但是作為這個計劃的發起人,他也帶著幾個在武力上過得去兄弟們參與進來。
從安南的軍隊中退出,阮文義他們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的攔阻,主要是因為這幾天安南的軍隊一片唱衰之中,人人自危,而且很多人選擇了逃離軍隊。
阮文義一行人翻山越嶺,到達萬陵縣后,居然比安南的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