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憲也不想有戰爭發生,但是戰爭無處不在,即使你不找它,它也會找上你。
萬陵縣就是如此無辜,本來是安南人殺死了安南人,現在卻要萬陵縣人去負責。
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天理了?
就在萬陵縣還沒有完成整軍備戰,薄國人就迫不可待進攻石國了。
幸好李昌憲讓人通知石國實行堅城清野的方法,提前把大量的老百姓都接到城市里,沒有給薄國人留下任何的東西。
而且石國女王都說了,這次的損失將由石國官府承擔,等打退薄國人的進攻,房子沒了給建新房,田地毀了給補齊本年的糧食。
一句話,只要你損失了什么,官府都會補貼給你什么。
那些遷到城里的老百姓也不是在大街上閑著,早已被官府和本地商人雇去修路和采礦了,每日都能掙幾個大錢,比他們在鄉下快樂多了。
至于那蘭城防御方面,這幾年早已大變樣,城墻都是水泥加固了幾次,就是當初萬陵縣軍隊拿大炮都不一定轟塌,更談不上那些缺少攻城器械的薄國軍隊了。
其實阿布達高估了薄國人的進攻能力,也低估了石國人的防御力,他是根據一年前石國的城墻而考慮的,同樣也看輕了石國人,雖說進攻力不足,但是防御力卻是綽綽有余。
任由薄國的軍隊在城下如何挑釁,石國人卻穩坐城墻上,堅持執行上面下達的命令,不多事也不挑事。
有時候心情好了,還和城下的薄國人來個互動。
就這樣,薄國人被阻攔在那蘭城外,拿石國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與此同時,安南人也加大了對萬陵縣的滲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有這么多的安南人來萬陵縣經商。
其中安南人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月牙灣,沒有多長時間,安南人就對月牙灣的主要設置和兵力部署了解的一清二楚。
當然這些都是李昌憲讓安南人故意這么看的,早在上次和阿布達等人商談完后,阿布達就親自來到月牙灣,將一部分兵力隱藏在望月島。
并把杜老三從外地調來,讓他帶領一部分人假扮成漁民,在月牙灣附近來回巡邏,同時也監測著安南人的一舉一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阿布達等將領就等著安南人自投羅網了。
當薄國的軍隊把石國人擠壓在那蘭城時,安南都護馮元左就私下里策劃如何偷襲萬陵縣了。
如何偷襲萬陵縣,有兩種途徑,一是從海上進攻月牙灣。另一種就是渡河,沿著大路一直殺到萬陵縣縣城。
雖然第二種方法最直接,也帶來的震撼力最大。
但是造成的影響也最大,對萬陵縣縣城攻擊,就是直接和大晉朝開戰,讓石國人獨立,脫離大晉朝的統治。
雖然馮元左很想這么做,他也一直想當安南王,但是只是在私下里這么稱呼,但是未得到大晉朝朝廷的認可。
安南人準備好了嗎?雖然馮元左信心十足,但是下面的大臣卻一直規勸他,時機未到,切不可魯莽行事。
這也是他當初為什么要拿下真蠟國的原因,本來想著在拿下真蠟國后,等到大量的金錢和人力,到時安南人脫離大晉朝,也有可以抗衡大晉朝軍隊的資本了。
都是言而無信的萬陵縣官兵,還有那萬惡的萬陵縣縣令,讓他多年策劃的奪取真蠟國計劃毀于一旦。
同時也失去他疼愛的兒子,未來的安南國國王繼承人。
他恨不得把李昌憲碎尸萬段,讓萬陵縣毀于戰火之中。
但是這一切都無法彌補他心中的恨,仇恨已經讓他聽不得任何人的勸阻了。
安南和萬陵縣之間的戰爭已經是一觸即發,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無可挽回了。
早在十天前,馮元左就命人在沿海大肆征用安南沿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