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李昌憲還不知道太子殿下算計他的事情,而他現在正忙著處理萬陵縣縣衙的事務。
其中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安撫死傷的萬陵縣官兵,畢竟在和雍州軍一戰中,如果不計算石國和真蠟國的士兵,光萬陵縣的官兵就戰死了一萬二千多名,這是萬陵縣多年來最大的死傷了。
李昌憲這幾天每次從李府到縣衙這一條路上行走,都能聽到道路兩側有哭聲響起,而且還被噩夢驚醒。
戰爭后遺癥一時半刻是無法消除的,李昌憲只能讓何岳等人盡量在金銀上補償死者家屬,以此來安慰他對戰死者和死者家屬的哀痛。
這次戰爭是注定賠本了,既無法從三皇子那里得到補償,也不能向朝廷申請救濟。
所以,萬陵縣的撥款嘩啦啦流出,看到萬陵縣財政上的錢瞬間少了很多,如果李昌憲不感到心痛,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為這些死傷者報仇也是不現實的,明知道雍州軍兵敗了,但是不能讓大軍繼續進攻,把雍州軍趕盡殺絕。
在雍州軍退兵那一刻起,李昌憲知道這場戰爭結束了,和雍州軍的交戰到此為止,所以在打掃戰場后第三天就撤回到萬陵縣了。
以雍州軍剩余的兩三萬兵馬對嶺南府構不成威脅了,也絕對不能再入侵萬陵縣了。
本來以為麻煩到此為止了,但是三皇子唐逸卻派出使臣來萬陵縣,要拉攏李昌憲投靠三皇子。
李昌憲此時的心情,絕對十分的不爽。
這他媽的!是怎么一回事?打上一場后,還給一個甜棗吃不成?
即使兩個小孩子打架,也需要十天半個月的不說話時間,三皇子唐逸到好,交戰完沒有三四天,就派人來萬陵縣糾纏他來了。
投靠三皇子?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說李昌憲不愿意當一個背信棄義之人,就是三皇子唐逸的確也沒有什么地方可以值得李昌憲投靠的。
太子殿下駐守京城,繼承皇位名言正順,怎么看都是人之所趨,大勢所在。
二皇子唐彥雖然奪皇位希望渺茫,但是李昌憲至少不反感他,而且還和他繼續做生意,平時也交流一下信息。
但是三皇子哪?李昌憲認為他和三皇子之間沒有什么交流的,李昌憲一向反感三皇子打打殺殺,別動不動舞刀弄槍的,搞什么武力威脅。
所以三皇子的謀士劉柏凡一張口,李昌憲就斷然拒絕了他,而且對劉柏凡直言不諱地說他不想摻合幾位皇子的皇位之爭,也對投靠哪一位皇子也不感興趣,只要人不犯我,我絕對不會犯人。
劉柏凡看到李昌憲如此堅決,也是感嘆不已,如果以前早早招攬李昌憲就好了,但是此時已經晚矣。
此時的李昌憲羽翼已成,已經無法駕馭了。
三皇子不能,而太子殿下和二皇子也不能換得李昌憲的絕對服從。
大局已定,劉柏凡也不再繼續浪費口舌,只好說出他來萬陵縣的真實目的,那就是想獲得萬陵縣官兵使用的火槍。
李昌憲也是心里一驚,真是越擔心什么,就來什么,如果不是和雍州軍決一死戰,本來他就沒有想到要在大晉朝使用火槍。
更談不上要出售火槍了,所以李昌憲再次拒絕了劉柏凡的建議。
“本來拒絕三皇子的招攬,我心里已經感到過意不去,但是火槍這個東西,我是絕對不會出售的!”
劉柏凡問道“為什么?”
“不為什么?”
李昌憲笑著回答,其實在內心里暗暗罵道,不為什么,就是不想出手而已。
這皇族唐家怎么和土匪一樣,軟硬皆施,明的不行,難道還要硬搶不成?
“火槍不是在大晉朝制造的,此時我無法做主!”
李昌憲此時只能推脫,反正外人在萬陵縣找不到生產火槍的地點,而火槍研發中心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