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李云鶴給李昌憲交代道“既然你已經來到京城,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切不可故意張揚。”
京城畢竟是皇家重地,不可張揚這一點,李昌憲還是記住了。
隨即又一想,今天在大街上出行,是不是太張揚了一點?
難道讓他給太子殿下賠罪,祈求太子殿下的原諒?
即使李昌憲想做,也不一定能得到太子殿下的原諒,而且做就做了,難道還要還原回去不成?
如果太子殿下要問罪,他也不會承認的,大家都心照不宣最好,哪來的這么閑事?
“過一段時間,你將要被委以新的官職,想到去哪個部門嗎?”
禮部,吏部,刑部,戶部,兵部,工部,還是御史臺?
“父親,這里面還有什么講究不成?”
“是的,選好哪個部門,對你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
“如果選不好,估計會一輩子待在那個部門,得不到任何升遷。”
“大哥,憲兒這次被調到京城,官職上會上升一級或兩級,到時可能做員外郎或者諸司郎中。”
其實,李昌憲對去哪個部門或者升職都無所謂,他是不會正常地去上任的,也沒有心情去處理諸司的事務。
他回來京城是想休息一段時間,不愿意過朝五晚四的生活。
人生苦短,還是要盡量享樂為主,而且他還要在家照顧兩位懷孕的夫人。
所以他對父親和叔叔們的囑咐當做了耳旁風,不管他們如何勸導他,他是一點也沒有聽進去。
“看你一路勞累,先下去休息吧!”
李昌憲好像聽到了圣旨一樣,急忙站起身來,直接走了。
直到他走到門口時,才想起忘了和父親他們說一聲請辭的話。
李昌憲無奈地扭頭,給父親大人和兩位叔叔笑了笑。
李云鶴苦笑著說“憲兒年紀這么大了,兒時的脾氣還沒有改變,行事無所顧忌,這樣下去,在京城官場上如何混的下去。”
李云愷和李云義也是一臉苦笑,他們想的和大哥卻不一樣,不是李昌憲如何適合這個官場,而是這個官場如何讓他適應。
有誰敢惹他?無論王公大臣,還是各級官吏,在招惹他之前要好好想一想,鬧大了太子殿下如何處置李昌憲,是安撫還是直接定罪?
定罪是不可能的,恐怕最后還是安撫為主。
此一時彼一時,李府早已不是以前的李府,就連他們弟兄幾個出去,都會有很多官吏過來奉承他們。
“大哥,你不用擔心憲兒了,我們還是考慮一下我們的未來吧!”
他們弟兄三個人到現在還未委任官職,別人不擔心,難道他們三個就這樣天天待在家里嗎?
一旦遠離朝堂時間長了,恐怕會被人遺忘了。
李云鶴也很為難,他是一個武官出身,而且他在外征戰多年,對朝堂的事還不如兩位弟弟。
“二弟,你有何建議?”
李云愷一直在京,他們弟兄三個當中對朝廷最熟悉的就是他了。
“大哥,三弟,我們的事也不用太擔心,聽太子殿下身邊的人說,我們的官職很快就會下來。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弟兄三個恐怕都會在京城任職,沒有人再會外派了。”
除了李云義稍微驚喜之外,李云鶴則是眉頭緊鎖,武將一旦不派外,等于在京城養老了。
“大哥,去西域的事就不要考慮了,你也不看看現在憲兒的勢力,太子殿下會放我等在外嗎?”
以后李府的權柄只能被打壓和削弱,而不能在朝外繼續膨脹了。
“我以后還會在翰林院繼續任職,而三弟估計到禮部任職。至于大哥你,我現在還沒有得到任何有關你的消息。”
“孽子,都是孽子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