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籌劃第三場拍賣會之前,李府內迎來了一批來自萬陵縣和海外諸國的客人。
其中有很多當年追隨李昌憲的老人,像阿德巴和方大勇等人,還有方士信派來的人,而且還有來自南洋和東南亞諸國的使者。
“大人,我們在海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為什么要把當地的礦山資源出售給外人?”
不但這個提問的人不懂,就連其他在座的人都無法理解。
“我看你有點面熟,但是想不到在哪里見過你了!”
“大人,難道你不記得我了嘛?我是宋喬生,現任亞齊國的國王。”
“啊,宋喬生,我當年在萬陵縣見過你的,你父親現在還好嗎?”
“回大人的話,我父親已經在前年去世了!”
“啊,想不到宋老先生這么年輕就過世了,當年那一次離別,再見時已經是陰陽相隔,再也無法相見了!”
“多謝大人掛念!”
宋喬生看到李昌憲還記得他父親宋翰,忍不住兩眼含淚,如果不是在場有這么多人,他都要直接哭泣了。
李昌憲笑著問道“亞齊國現在怎么樣?還有什么需要幫助的?”
“多謝大人關心,亞齊國現在政局穩定,人們生活很好。雖然國內還有一些政見不合的人,但是不可能對亞齊國造成傷害了。”
李昌憲忍不住贊嘆道“好,很好!”
和宋喬生談了幾句家常話后,李昌憲又把話題重新回到了宋喬生開始提到的問題上。
“像亞齊國這樣,國內政局穩定,人們生活無憂,我為什么還要你們把礦山資源都讓出來,給別人開采?”
“你們現在都來到京城了,可以對比一下京城和你們當地的生活,哪里相對比較好一點?”
這個問題不用李昌憲說出口,在座的眾人都知道大晉朝京城有多繁華,不但是京城人口眾多,而且經濟和文化也發展得十分迅速,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
如果拿南洋諸國的王城和大晉朝都城相對比的話,幾乎可以說是小鄉村和大都市之間的差距,甚至有的諸國連小鄉村都比不上,而且相差的還不止這一點,無論是人口、經濟、文化等,還是都城的建設上,即使讓南洋諸國再發展幾百年,都不及大晉朝都城的百分之一。
李昌憲接著說“你們現在知道差距了吧,要想彌補和大晉朝之間的差距,你們不但缺少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還要引進大晉朝先進的生產力。”
“但是你們當地有什么可以吸引大晉朝人投資的地方,除了這些礦山資源外,我看幾乎沒有什么了!”
“當然,你們可以不開發,或者你們安排當地人去開發,但是沒有大晉朝先進的生產力的幫助下,估計沒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一定發展起來。”
眾人聽后,都開始沉思起來,不管是當地的土人,還是生活在南洋諸國的大晉朝人,他們都不愿意過南洋那窮哈哈的日子。
但是他們都無能為力,在南洋諸國,除了過那種窮哈哈的生活,他們還有做些什么?他們都像大晉朝都城人這樣,生活在一個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大都市里。
即使像宋喬生這樣的亞齊國國王,雖然在亞齊國有王宮,而且還有眾多的王宮仆人服侍,但是和大晉朝京城的任何一個世家相比,沒有人會羨慕宋喬生在亞齊國的生活。
眾人都明白過來了,李昌憲出售他們的礦山資源,目的就是要幫助他們發展本國的經濟。
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想過得好一點,如果能發展到像大晉朝都城這樣是最好了,即使他們知道這件事情有點不可能,但是也擋住他們想發展的決心。
“大人,我亞齊國愿意出售我們當地的礦山!”
宋喬生第一個答應了下來,他知道李昌憲在出售亞齊國礦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