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憲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又和很多的大商人見了面,向他們詳細解釋了到海外開發的事情,并許諾他們可以在海外購買土地,建立自己的勢力等等。
這無形之中更加激起了大商人和大世家對海外土地的興趣。
大晉朝還是以農耕社會為主,人們有著安土重遷的傳統,但其根本原因是對土地的渴望。
當一個家庭在某一處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后,他們會將這里開墾成良田,子孫依靠這些良田一代一代繁衍下去。
大晉朝在經歷了上百年的穩定發展之后,已經迎來人口大爆炸,現在又趕上各種災害,土地承載能力突破極限,必然會導致各地流民四起。
缺衣少吃的人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去外地乞討、打劫,他們其中的幸運者會找到新的土地然后安頓下來開啟新的生活。
所以,農耕民族在安土重遷之外,也有著對新的肥沃土地渴望。
自漢朝以來,老百姓自發組織下南洋,和近代以來的走西口、闖關東都是同樣的道理,當內地的土地承載能力達到極限后,人們就想盡各種方法向外開拓。
既然老百姓不拒絕遠赴他鄉討生活,那么,加以引導就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遷往海外了。
而這種有組織的行動,一定會形成無堅不摧的洪流覆蓋所到之處!
設想一下,在東南亞、大洋洲大多數地區還處于非常落后的原始時期,一個小部落可能只有幾百人,一個小國家可能只有幾千幾萬人,當他們面對來自北方的封建王朝培養出來的武裝力量時,根本就沒有反抗的能力。
緊接著,人們將先進的農耕文明帶入當地,很快這里就會變得極為繁榮。
在先秦時期,中央王朝的統治者還是很希望自己的族人向外擴張的。
當時天下的文明中心是在黃河中游,其他地區零星分布著各個邦國,由于交通不便,相對于黃河中游的文明中心來講,這些地區如同中世紀時期那些孤懸海外的島嶼。
和后來的王朝不一樣,周武王及他的后代非常熱衷于分封列國,讓自己的宗室或者功臣在外面建立諸侯國。
這些諸侯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最終南到嶺南北到燕山連成一片,成為華夏的基本盤。
如果后世的王朝繼承了先秦時的擴張理念,一定會有很多王子皇孫被派往海外拓展領土去了。
但是,由于后來郡縣制的產生,地方諸侯國、藩鎮等實力派對皇帝的挑釁,也就決定了中原王朝越來越內地化,不愿意向海外擴張了。
而李昌憲現在就要打破這種郡縣制的限制,讓大晉朝的老百姓向海外擴張。
但是要說服大晉朝的老百姓遷到海外,是何其困難。
只要有一絲希望,估計沒有人愿意背井離鄉,遠赴海外討生活。
海外地處遙遠,誰也無法料到海上會有什么事情發生,而且到了海外又怎么開始生活,都是這些遷居海外的老百姓最頭疼的事情。
李昌憲別無他法,只能用礦山和土地吸引大晉朝的大商人和大世家到海外開發,只有他們有實力,也有能力遷移大量的老百姓到海外去。
李昌憲在京城私下里會晤各地的大商人和大世家的事情,很快就傳到太子殿下的耳朵里。
如果說李昌憲私下里聯系眾多大世家,是想在大晉朝造反,可是太子殿子等人也不會相信,畢竟李昌憲只是邀請這些大商人和大世家去海外投資,并沒有要在大晉朝內地動亂的意向。
但是李昌憲聯系這么多的大商人和大世家,難道僅僅是讓他們到海外投資嗎?
太子殿下覺得這件事不那么簡單,所以直接召見了李昌憲,希望他能給自己解惑答疑。
“殿下,我這么做都是為了大晉朝和太子殿子!”
聽了李昌憲這樣的話,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