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也知道梁州對大晉朝廷的重要性,幾乎可以說是長安都城的門戶,現在梁州失守,等于京城的門戶被人打開了,雍州軍到來的日子也不會太遠了。
這件事怨誰哪?
當初李昌憲極力反對將石慶書等重要將領從梁州調回,而且也不同意處罰那些守城的將士們。
遇到大晉朝的第二強軍,他們除了倒霉之外,還能怎么辦?
能以新軍和梁州的駐軍擊退雍州軍,雖然傷亡重大,但是李昌憲石大人和眾位將領們已經做得不錯了。
但是朝堂上還是有人推波助瀾,一再上奏要求處置那些指揮不力的梁州將領。
而且還對李昌憲這樣的主戰派熱潮冷諷,慢慢地讓皇上對李昌憲等人開始疏遠了。
如果這些將領還在梁州,即使梁州士兵死傷慘重,但是依靠剩余的七八萬士兵,也不會讓梁州城這么快失守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皇上的旨意,將這些守城的將領撤職查辦,下到大獄,直接讓梁州城所有的將士都寒了心,甚至梁州的老百姓也對朝廷有所失望了。
當雍州軍再次攻城時,遇到的官兵們零星的抵抗,而且抵抗力幾乎降到了零點。
就這樣,梁州城被雍州軍輕易地拿下了。
至于雍州軍沒有繼續進攻長安都城,恐怕是雍州軍前段時間傷亡太大,需要先整頓一下。
而且雍州軍還要從外地調派一些官員進駐梁州城,讓老百姓安定下來,恢復梁州城以往的秩序,既不能讓梁州城再次亂起來,也不能讓梁州的老百姓繼續逃離梁州城。
如果雍州軍完成上述事情后,下一步可能要進攻長安都城了。
李昌憲想到這里,搖了搖頭,他沒有任何辦法,一個要發瘋的三皇子,執意要奪取大晉朝的皇位,誰又能阻止了?
靠建興帝自己,還是他手下那一些三心二意,得楚望蜀的無能官員,真的是太難了。
“情形不妙呀!”
李昌憲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說道。
“少爺,何止不妙呀,京城內人心惶惶,稍微有點家產的人家都開始轉移家產,準備向外潛逃了。
不僅如此,京城內的治安情況也不是太好,昨日有盜賊潛入何郎中家中,殺光了何府內的老老少少,把家產搶劫的一空而盡,直到天明時才被人發現了。”
“金吾衛沒有派人去緝拿盜賊嗎?”
“少爺,金吾衛這個時間哪還能顧得了這個事情,聽說大部分人己經被集合起來,準備和雍州軍決一死戰了。”
“只靠京城內的那幫衙役,怎么能查清是那幫盜賊做下的慘案,所以今天京城內眾多世家、官員和商人都加強了自己府上的安全。”
“城內的老百姓人都開始驚慌了,紛紛往城外逃竄。”
逃?
逃到哪里去?
這一定是人為地制造恐慌,就是想讓京城亂起來,如果老百姓都跑光了,守城的士兵還有信心守城嗎?
那些左顧右盼的官員哪?估計現在開始私下里尋求后路了。
這是誰做的哪?不是二皇子,就是三皇子派人干的,最有可能的人就是三皇子,在他整頓雍州軍的同時,也不想讓京城安穩下來,先是在京城制造混亂,然后想著不費吹灰之力攻下京城。
殺人要攻心,這真是好計策呀!
正當李昌憲還在考慮京城亂局的時候,就看到李大管家急匆匆地從外面回來了。
“少爺,出大事了!”
“李管家,你先歇歇,再給我講講出什么大事了?”
李大總管喝了一口水后,才讓慌亂的心情平復下來。
“戶部哪里出大事了,今天很多人聚集在戶部門口,要求提前兌換國債,可是戶部的人不愿意,雙方開始鬧了起來,甚至有人開始沖擊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