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憲帶兵發動叛亂。
但是李昌憲連看都沒有看,甚至都沒有用手拿。
“陛下,臣還有一事向陛下凜報,據被俘的叛軍交代,他們一個月前就來到了京都,在這么長時間內,他們只是制造了一次血案,在京城引起幾場騷動嗎?”
“那以李愛卿的意思,這些叛軍是另有所圖?”
“是的,陛下,臣估計這些叛軍已經和朝中很多大臣和守城的將領秘密聯系過了,只要叛軍大軍一到,估計有人會開門迎敵了。”
“啊!”
建興帝忍不住震驚起來,李昌憲的話讓他不得不相信,巴州、萬州,甚至于后來的梁州都不是這樣失陷的嗎?
內外勾結,開門迎敵,那以后長安都城的守城還有什么意義?
“查!一定要嚴查!”
當下,建興帝下了決定,他不恨三皇子,也不恨雍州叛軍,而是特別恨那些私通叛軍的人,而且這些人都是他信任的大臣。
“陛下,臣已經讓人秘密去查了,但是調查起來有點難度,恐怕一時也無法完全調查清楚,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城門都指揮使換了,讓雍州叛軍的計謀不能得逞。”
“這……”
建興帝有點猶豫,守護京都城門的都指揮使都是皇家的人把控,或者是皇上的外戚。
例如守衛城西的都指揮使就是建興帝的舅舅蘇隆,深受老皇帝和建興帝的信任,而且蘇隆還掌管著一支精兵,這也是建興帝能稱帝的最大依仗。
其他幾個城門都指揮使也是皇族的后裔,他們只聽從皇帝的命令,不會私下里投靠任何一位皇子的。
看到建興帝如此猶豫,李昌憲知道了皇上猶豫的原因,皇上的親舅舅不會投靠三皇子的,而且幾個皇族的指揮使投靠了也沒有好處,誰當皇帝也不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陛下,趁這段時間想了又想,第六道圣旨哪里去了?”
“臣認為他們不會被帶到外地,否則早已被人查出來了,我們當時都犯了燈下黑,這道圣旨很有可能被人送到守城的指揮使的手里。”
“啊!”
建興帝直接被震驚了,李昌憲的想法很大膽,但是這個想法也不是沒有可能,事情成敗的關鍵,往往就是這不被人覺察之間。
幾位皇子或許不讓幾位指揮使所動,但是老皇帝下旨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