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為守?
等杜孟達離開后,阿布達和米大江很快都明白了。
這分明就是借刀殺人!
杜孟達計劃的好,他知道沙浪天一定會回來報仇,但是是報復萬陵縣大軍還是報復杜孟達率領的青衣軍。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想報復萬陵縣大軍,沙浪天必須有那個能耐,不等他到達軍營門外,早就被官兵用火槍打成篩子。
如果報復甘肅兩地的府衙和平民百姓,估計沒有啥作用,最多殺雞駭猴罷了。
至于吐蕃番兵入侵甘肅之地,阿布達并沒有在意,說歸說,但做歸做,一是吐蕃部落有沒有這個膽子?二是是否考慮到萬陵縣的怒火?
但是,杜孟達有一點說的好,既然吐蕃番兵都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入吐谷渾,那萬陵縣大軍為什么不可以?
哪怕兩家一人一半也行,至少這也算很公平。
阿布達這么做的目的不是和吐蕃相對抗,而是為了甘肅之地的安寧,更是保護這個絲綢之路,免得萬陵縣大軍前腳走,后腳被人絆住了。
為了消滅這個小小的隱患,阿布達也必須去做。
一切都是為了萬陵縣的利益著想。
但是進入吐谷渾的軍隊不能太多,否則會被人認為入侵吐谷渾。
所以在派軍這個問題上,必須有個度,還要講究策略。
派誰去?多少人?
阿布達一直無法決定下來。
第二天一早,米大江找上門來,直接開門見山地說道:“阿統領,屬下回去想了好久,穩定甘肅之地的安寧,以及進軍吐谷渾,都非我莫屬。”
“雖然我老家不是甘肅之地的人,但是當年我跟著黃將軍在這里待了十幾年,對這片土地是了如指掌。”
“還有一點,無論派誰來,都不一定能讓杜孟達折服,但我就不一樣了,我和他是多年的生死之交,我能拿捏他,別人卻不行。”
“我不要太多的兵力,只要五千人足矣,再加上三千青衣軍,既可守,又能進攻。”
阿布達想了想,的確如此,雖說杜孟達投靠了萬陵縣,但是投靠是一回事,聽從命令卻是另外一回事。
米大江一向做事穩重,這也是他把他調來,一路跟隨大軍來到甘肅之地的根本原因。
“好,既然米佐領說了,那我就拜托你了,你也知道甘肅之地對萬陵縣大軍的重要性,不求你主動挑釁吐蕃,只要你守住這片土地,讓絲綢之路保持暢通,一切都萬事大吉!”
“屬下愿立下軍令狀,人在商路在,人亡商路也要在!”
“我不信這些虛的,只要你盡心盡責去做,沒有人會指責你的。”
“多謝阿統領!”
“既然這個事情已經落實了,大軍決定三天后出發,迅速占領肅州城,盡快到達天下第一雄關!”
“預祝阿統領一路順風,馬到成功!”
“多謝你的吉言!”
三天后,阿布達給米大江留下五千名官兵后,立刻拔寨起營,向肅州城進發。
還沒等萬陵縣大軍到達肅州城,肅州府尹洪志平帶人在城外十里迎接阿布達等萬陵縣將領。
對于主動投降的肅州府尹,阿布達非常痛快地遞上建興帝簽發的圣旨,繼續任命洪志平為肅州府尹。
當然,如果洪府尹想去其他地方為官,可以提前申請,然后等建興帝批準。
不過時效有點慢,大約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
“多謝阿將軍,在下乃肅州本地人,所以那里也不想去!”
“哦,原來是肅州土著!”
“肅州是我的家鄉,這里有很多人都是我的親戚朋友,我對這里的每一片土地和建筑都有濃厚的感情,我之所以遠道來迎接阿將軍,就是不希望戰火發泄到肅州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