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普陀寺,給了夙知君跟綺羅一段時間的安寧,后來,被逼迫上門,夙知君不愿意普陀寺受到牽連,主動帶著綺羅離開,也好在是普陀寺甚強,而且廣積善緣,那些聯(lián)合勢力想要動普陀寺,就得掂量掂量了,因此,它就算是收留了夙知君跟綺羅一段時間,在他們離開之后,幾大勢力也沒敢繼續(xù)逼迫普陀寺。
葉綺羅向來恩怨分明,哪怕普陀寺當(dāng)年的庇護只是短暫的,她也記在心里。
若非必要,葉綺羅其實是不會來這里的。
不過,現(xiàn)在倒也沒關(guān)系。
臨近了,速度倒是慢了下來,感受著周圍的環(huán)境,建造在普陀寺最近的一座城池,看上去并不是多宏偉,相反,透著一股樸質(zhì),且不是那種規(guī)劃妥當(dāng),方方正正的格局,而是如同村莊一樣,錯落有致,房屋或高或矮,或密集或稀疏,除了七彎八拐的主道,還有諸多的羊腸小道。
除此之外,每一座房屋前面或周圍,都種滿了各種花木,部分花木還跟佛門有關(guān)。
這里,與其說是一座城池,不如說是一個非常大型的村落,只是這個村落的功能,與城池等同,相對的大概是沒有城主府之類的,雖然也有維護治安的機構(gòu),人員卻很少,基本上等同于擺設(shè)。——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私人恩怨,離開這里去外面解決。
以至于各個種群混居在一起,和諧安寧。
不得不說,這其實算的上是一個隱居的好地方。
葉綺羅從普陀寺的相對的一側(cè)進入城中,沒有高大的圍墻,就跟上一世的城市一樣,有需要就可能不停的往外擴建,如今的規(guī)模,差不多就是這樣來的。
不過,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卻能做到一種堪稱完美的效果,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本事,想當(dāng)然的,諸多的修者,必然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畢竟,很多問題,單靠普通人的,在這樣沒有規(guī)劃“七零八落”的城池里,是很難解決的,有了修者的各種手段就不同了。
或許是帶著對普陀寺的敬意,葉綺羅一直是一步一步的穿過整個城池,走向普陀寺。
這個過程,倒也不長,大概也就三天吧,所以,這城池其實不算大,對吧?
穿過了城池,距離普陀寺,大概也就還有幾十里的樣子——這座城池的建造,在某種程度上,都默契的避開普陀寺方圓百里的范圍,沿著“圓弧”外圍建造。
普陀寺百里范圍內(nèi),也是延綿的群山,當(dāng)然,跟其他宗門那一座座的巍峨的山岳不同,這些山都比較的矮,最高的都不會超過百丈,看上去也并不特殊,都是很尋常的山頭。
說實話,不知道的人,絕對不會相當(dāng),這里有著一方頂級勢力,頂級勢力,自然都會搶占最好的地盤,優(yōu)渥的資源,充足的靈氣,這都是最基本的。
當(dāng)然,在步入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靈氣并不比其他地方差,普陀寺坐落在次那么多歲月,自然也會改造改在環(huán)境,不往奢華方面去,迎合條件還是需要的。
葉綺羅依舊秉承著用雙腿丈量這片土地。
同樣的也將赤金書放了出來,當(dāng)然,收集的只是最基本的訊息。
一路上下來,葉綺羅也發(fā)現(xiàn)了,就算不是什么崇山峻嶺,但不大的山頭,也有著古森一樣的地方,高大繁茂的樹木,真按照地形特點來說,其實都不該長在這里——不過,修者的世界,真正擇地方與環(huán)境的,只有少數(shù)的一些靈植,其他的,隨便挪地方,少有不活的。
同樣的,也有不少的珍貴靈植靈果靈木,它們欣欣向榮,自由舒展,年份都還不低,明明有些就長在道路旁邊不遠(yuǎn)處,一眼就能看到,明明腳下的路也比較寬敞干凈,時常都有人走動的,路以外的地方,卻半點見不到認(rèn)為破壞的痕跡,那些寶貝,就像是被無視了一般。
這就是普陀寺的獨特魅力,換個地方,哪怕是頂級勢力,敢這樣大搖大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