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九章的努力,整個陳郡的行政功能開始恢復,也就是說陳郡開始從混沌恢復秩序。
時節到達,整個春耕也在張九章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的進行推進。
哪怕是陳澤鄉從起義到覆滅,再到陳郡被李適收復,這整整六個月的時間充滿了血腥味。
但華夏民族用頑強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生存意志,硬是把這一切一點點的撫平。
若說有什么區別,只不過今年種田的人看起來仿佛格外的賣力。
隨著屯田政策下達,所有農民都知道,今年種下的田畝只要交足紅衣軍五層,其他都是自己的,對比起秦朝的苛刻律法,紅衣軍更擅長用利益驅動著他們前進。
而且對于陳縣眾人來說,在這個亂世能有一口飯吃,能有一塊安心種田的地方,還多奢求些什么呢。
正是經歷了大秦的嚴苛律法,陳澤鄉的驕奢淫逸,莊賈的倒行逆施,現在突然換來一個對老百姓好的李適,對底層的知足百姓來說,他們真的不敢再奢求太多了。
李適并沒有自以為是的胡亂插手,而是讓張九章用著他的方法來治理陳郡。
因為就算是現代,很多就算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也都需要因地制宜的進行調整,更不要說古今之間驚人的時間跨度了,自己的胡亂插手,很有可能會好心辦壞事。
所以,李適寧愿把實驗性的東西先放到軍隊中去試驗,如果真的有效,再去推廣。
畢竟從古至今軍隊所能夠享受到的科技向來是最先進的。
而軍用轉民用更是從古至今便是有的方法,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鐵,它最先是殺人的利器,后來慢慢變成耕田農具,先進器物從軍隊到平民之間的推廣,才是最正統的推廣方式。
不過,李適這時候的大多數心思放在了平定匪患上面。
花費了大約半個月的時間,已經建立起了預備役的六支機動部隊,李適開始把他們丟出陳縣,開始在整個陳郡附近掃蕩起來,主要的目標就是因為戰亂產生的賊寇與流民。
說實話,陳郡附近的賊寇與流民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要么是秦軍潰軍,要么是起義軍流寇,總而言之,說穿了就是受不了李適定下的規矩投靠李適,又不想要離開這片地方的人。
對于這些,李適也沒什么廢話,打就是了,畢竟流寇的存在實在是太威脅恢復生產了。
對于李適來說,現階段阻止自己恢復生產的家伙們,那就把他們的灰給揚了。
而這些流寇對李適的六只戰部來說,正是部隊更換之后,需要熟悉戰斗的經驗寶寶。
至于什么陰謀詭計,想要把陳云等人給滅了,怕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陳云等人在李適看來自然不是那種絕世將才,但也是從死人堆里面爬出來的家伙。
在生死之間多走了幾圈,對于危險有著本能的敏銳,就更不要說他們的戰部都是一天賦戰部,只不過李適希望他們在曙光戰部的基礎上進行衍生出屬于他們定位的戰部天賦而已。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有大盜的話,那李適現在就算最大的強盜祖宗了。
當然,讓他們出兵清掃陳郡附近的盜匪,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每到一地,便把李適求賢令的布告給貼出去,讓大家知道,自己現在求賢若渴??!
因為祖龍做出過書同文的貢獻,所以素布上用得是書同文的秦國文字。
這也算李適一種隱性挑選,不認識秦國文字的人,沒有知識也就算了,有知識的話,怕也多是些頑固之人,未必認可自己這農民起義。
正因為李適派遣陳云等人掃清了陳郡周圍的盜匪,讓道路變得通暢,這才把自己的的求賢令向著周邊的潁川郡,碭郡,泗水郡等地傳播開來,否則求賢令也不過只是在陳縣打轉。
至于更加遙遠的距離,想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