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周圍環境約束了想要完全復制的可能而已。
而李適自己也想要用禽類養殖業作為自己構建產業鏈進行初步的練手。
既然要大規模建立起家禽養殖基地,那大規模的飼料種植自然就避免不了。
否則單只靠著家禽自己覓食,怕是養不起這么多的家禽。
從家禽養殖開始,甚至還沒到吃肉時,家禽們便已經產生生產效益,就是家禽們的糞便。
規模化后,每日家禽糞便打掃后,糞便積累數量不少,將其化肥話處理后,便交給陳禾去試驗,哪種莊稼最適合這種肥料,這就不是一筆小數目。
等到家禽長大開始宰殺,肉就不用說了,肯定是進行臘肉處理,從而保存起來。
而羽毛可是有大用,一般家禽的羽毛除了鵝勉強能制作箭羽以外,其他的羽毛都不適合。
但這個時代有溫養啊!
這個技術一出現所謂的不適合強行被適合了!
當然,對李適來說,這羽毛的主要用處實際上不是用來制作箭羽,而是用來制作筆!
是的,在弄出紙張后,怎么樣能有合適的筆自然出現了一個大問題。
對比起毛筆,羽毛筆的制作成本就低多了。
所以李適秉承虧死了的精神,在大量家禽羽毛的供應之下,直接一支羽毛筆一文錢!
除非是把筆當做奢侈品賣,否則這筆的市場基本就被李適給打碎了。
再說,對比起寫毛筆字的辛苦,這羽毛筆寫起來真的舒服很多。
然后就是家禽們的骨頭了,李適也把這些骨頭收回來。
不論是用來入藥,還是搗碎了來作為肥料,甚至是想辦法弄出雞精,都有得地方是雞骨頭們的用處。
總之,這樣一條產業鏈,李適從頭吃到尾,吃得是彭滿缽滿,滿嘴流油。
咳咳,當然就政府而言最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李適也不喜歡錢。
李適只是希望通過這樣一條產業鏈進行社會維穩,能遠遠不斷產生相應物資,從而供給自己需要的地方。
說實話,這就韓知兵很難以理解的地方。
怎么可能有人把后勤保障做到軍隊十萬人,隔幾天就能有雞肉吃,就算是天天有人去抓雞,附近的雞也都被抓干凈了吧!
但禁衛軍的雞肉保障就沒斷過的,而且從去年原本一周才吃到一次,現在慢慢到了幾天就能吃到一次了。
這讓韓知兵不得不把禁衛軍往死里練,畢竟總不能這些家伙禁衛軍當得一個個油光滿面的吧,這還像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