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久經沙場,曙光軍團的唯一騎兵,專門進行戰場的追擊工作!
一邊是馬背民族,從大草原殺出來的匈奴精銳,是匈奴的頂尖騎兵。
這兩者在速度上的比拼,誰快誰慢,想也知道,肯定是穿上了馬蹄鐵的那個拉!
如果在別的地方,比如說平坦的大草原環境中,那誰快誰慢還真是說不定。
但現在,在這場速度比拼中,環境制約因素太大了,作為黃河區域土地最是肥沃的區域,沒人去維護時自然是雜草叢生土地泥濘,甚至偶爾會出現碎石。
縱然是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但面對眼前環境,也挺糟心的
更不要說,現在根本就沒時間讓摩爾斯帶領的匈奴士兵有時間去適應這環境。
可朱明不一樣,他沒有匈奴那般從馬背上成長的非凡技巧,也沒對騎兵有什么特殊天賦,但他有裝備啊!
馬鐙、馬鞍和馬蹄鐵,這一切都讓朱明能夠輕松克服別人練一輩子騎兵技藝都未必能達到的戰場適應性能力,自然朱明戰部先一步的攀登上這高坡!
“大秦的騎兵也這般的快速嗎……”摩爾斯看著眼前的一幕臉色難看。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自己最引以為傲的技巧便是騎兵,雙方幾乎在相差不遠的地方起步,但最終結果卻是自己慢了一步,對方騎兵先一步占領戰場上的有利地形。
但摩爾斯清楚,都到這種地步了,逃跑是絕對不行的,只能頂著對方壓力上了!
因為這時候撤退,不但氣勢全泄,更會讓自己的戰士們不明所以以為潰敗了。
所以越在這時候,越要向前,唯有向前才能殺出一條生路來。
而且自己已經放出求援的血鷹,只要自己能堅持下來,到時候誰吃了誰還不一定呢!
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摩爾斯高舉起長矛,大聲吼道“跟我殺!”
摩爾斯的戰部戰士,并沒有因為自己處于地形劣勢而有任何遲疑,他們沉默的擁簇在摩爾斯周圍,伴隨著摩爾斯的咆哮聲,果斷向朱明戰部沖刺起來。
畢竟摩爾斯戰部也在跟東胡的交鋒中實打實廝殺出來的。
他們對戰場的適應和戰場上的覺悟,并不比曙光軍團差多少,至少在沖鋒時絲毫不差!
兩支騎兵此刻相互的碰撞在了一起,仿佛兩股巨浪相互撞擊,剎那間掀起了一陣無與倫比的血花,不斷有人墜馬,不斷有人倒下,更不斷有人繼續沖鋒。
兩者的沖撞,朱明幾乎從一開始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死死的把摩爾斯戰部壓制住了。
摩爾斯目光掃視,能清楚見到在第一波沖鋒中,倒下的人中十之七八是自己麾下戰士。
對于這點摩爾斯早就有所預料,這就是地形所帶來的加速度所造成的先發優勢。
但讓摩爾斯難以接受的是,在接下來的持續廝殺中,麾下戰士居然占不到便宜,甚至在正面我的搏殺下,處于下風,被朱明戰部給壓著打。
摩爾斯不理解為什么朱明戰部在穩定與平衡性上的表現跟匈奴戰士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自己麾下的戰士,可以說在馬背上長大,經過了與東胡之間血與火的淬煉,每一個的騎馬技藝不說登峰造極,但也算得上是仿佛一種生命本能。
但現在在匈奴人引以為傲的騎兵技術上,居然輸給了秦人,這讓摩爾斯難以置信,畢竟當初的秦人也沒這么強啊!
而且這一個個秦人騎兵都不是什么新兵,哪怕是再小的空間,也都盡可能的保持自己的騎兵處于移動奔跑的狀態,哪怕再迅猛的突刺,總是能冷靜的調整身子閃躲,就算是幾乎躲無可躲的窘境,這些秦人士兵也都非常果斷的選擇身體的非要害部位以傷換傷。
在戰場上沒人能夠保證自己不受傷,但優秀的戰士能保證自己傷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