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適并沒有開放紙幣,因為這種東西要是開放了,李適感覺是阻止不了自己進行印錢的,基本上只要是人就沒辦法在被逼急了的情況下去不去印錢。
就好像是雙十一到了你不剁手買點東西,你自己的心里也會有幾分癢癢的,就算再窮的人,也會買幾卷衛生紙,買點幾箱方便面屯著。
但為了資源調節,以及方便大宗產品的交易,李適以國家錢莊做保,弄出了銀票,但銀票背后是各個世家做保證金的,唯有銀票的流通與提現,才讓大宗商品的交易變得方便。
而在官方李適弄出了官票,而在軍方李適弄出的軍票,這兩者實際上都是他們的工資單。
他們能拿著這些票據來從官方購買生活用品,而這些價格比市場價格要便宜得多,大概八五折左右的價格,算是公務員與軍人的福利,也必須要有這兩者的身份才能領取。
實際上李適還可以更低的,畢竟李適把一切基礎的生活物資納入到國家掌控中。
糧食、布匹、食鹽……這些東西李適都完成了從原材料到出售渠道的絕對壟斷。
李適用大規模生產來降低剛需產品的成本,出售時,挑選商販基本上都那種與政府關系不錯的商人,讓他們以比市場低一半的價格,然后自己再補他們差不多兩三層的費用。
很多私人糧商布商直接被李適這手價格戰打死了,讓李適完成了對整個市場的壟斷。
總而言之,李適需要確保的就是,所有基礎物資的源頭必須要在自己手上,任何私人商人只能在自己的手上拿貨,唯有如此,社會才會穩定下去。
簡單的說,李適選擇掌控了最底層的出售渠道,強行管控了糧食價格。
其他人自然也也可以種田,但除非加入到李適打造的體系中拿補貼,否則他們自己種自己吃還好,但如果是用來出售,那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因為李適就是把市場價格壓到普通糧食生產者成本以下,逼得他們只能走其他的道路。
至普通百姓種起來吃,或者交稅都沒有問題,因為官方都是以統一價格每戶收糧收稅,基本上每一戶都是有額度的,這些額度足以確保他們能夠還不錯。
但額度滿了,那就沒辦法了,你就需要自己去出售糧食。
而因為李適對基層的掌控,以及教社不斷的向著農村蔓延,基本上只要出現隱戶,可以直接向官府或者教社報告,從而獲得戶籍身份。
但自己如果甘心給豪門世家做隱戶,或者自己躲在深山老林中,李適也沒辦法,因為李適現在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管這些。
李適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用官方渠道,以固定價格收購糧食,然后倒逼私人去掉而已。
至于官方糧食的出售,李適也沒有禁止糧食買賣與流通,但想要獲得這資格卻不容易。
只有選擇在官方的錢莊里面壓了保證金,有足夠的資產作為保證,才能參與其中。
自己按照郡縣劃出售價格的最高價,誰都不得超過,如果糧食價格跌破最低價,則官府兜底收購,其他的便是商人自己根據當地的價格進行出售也就是了。
至于高出出售價格販賣會怎么樣,也只是取消補貼資格,基本上失去了這個補貼的錢,就又是會陷入你賣得越多,反而虧得越多的境地。
一個郡基本上會有兩三家,糧鋪或者布鋪擁有資格,至于更下面的,李適也只是要一個名單,便不再理會了。
畢竟太小的店鋪自己是真管不到,因為管理起來成本太高了。
但自己管不了小的,難道還管不了大的,只要在這名單上的出了錯,全家誰都跑不了。
即使如此,背靠著政府出售基礎資源這種活,還是有無數的商家愿意接手的。
畢竟這些東西是剛需產品,根本就不愁銷路,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