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但技術成熟,心態穩重,拉出來能跟任何對手交手都不需要畏懼。
不過這些老兵一般上到了五十歲后,靖靈殿也待不下去了,而是只能去屯田營或者一些國企性質的地方工作,安度晚年。
而李適軍團中的真正主力就是曙光軍團、禁衛軍團、秦地軍團和隴西騎兵。
前三個軍團的人數大約是十萬到十五萬左右不定,隴西騎兵從孟西白等人到整個預備役大約是五萬人,所以李適真正的主戰兵團,就是五十萬人不到。
主戰兵團下,除了隴西騎兵,每個軍團擁有的預備役人數大約是本身主戰軍團的兩倍,比如禁衛軍團預備役便有二十五萬人左右。
這些人類似郡縣兵,同時參與城市的協防工作,或者在邊疆地區駐守,相對于主戰戰部,預備役更偏向于防御。
事實上依托防御體系,預備兵發揮出來的戰斗力不會比主戰軍團弱,更重要的是預備役基本都擁有極強成長性,這就讓他們在戰爭時快速成長。
與之相比,主戰軍團的戰士就算沒到達二天賦,也已經接近這個極限,需要得是戰場上的生死相殺找能找到更進一步的契機。
所以比如薊縣就成為了禁衛軍團的預備役訓練點,鄭國渠地區是曙光軍團的預備役訓練點,而甘章所在的漢中則成了秦地兵團的預備役訓練點。
如果主戰兵團受到損失,這些地方就能快速調度部隊,去前線補入士卒。
李適最終還是決定相信韓知兵的軍事能力,并沒過多干涉韓知兵的行動,只是發出了信鷹,讓韓知兵知道自己等人的推測,而自己的戰略計劃則繼續按部就班的執行。
說實話,原本在李適的印象中,韓知兵打戰講究得是兵貴神速,說不定自己這信鷹飛過去的時候,韓知兵已經跟匈奴打起來了。
但實際上因為韓知兵需要考慮到重步兵的前進速度,每天也就走個四五十里左右。
而且韓知兵從戰略上來說,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是要打敗鮮卑嗎?
不是的,最重要的是要讓匈奴參戰!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韓知兵選擇緩慢行動,要得就是讓匈奴行動起來說。
藝高人膽大的他并不怕匈奴有什么舉動,怕得就是匈奴沒有任何行動。
所以,李適的信鷹發給韓知兵時,韓知兵大約也就是現代東烏珠穆沁旗的位置落腳,主要是在這里尋找到了水源烏拉蓋河,大軍在這里進行暫時駐扎。
而方士中掌握地圖技能的尋脈方士,則在這里繪畫地圖,畢竟所有有水源地點,韓知兵一路行來,都會讓人做好圖紙規劃,以確保自己下次來時的后勤穩定。
這也是韓知兵為什么會走得這么慢的原因之一。
因為韓知兵清楚,自己又不是一次就把匈奴給干掉了,這條路也不是只走一趟,還是做好補給規劃,下一次走至少會方便許多。
至于現在走得慢一點,走得麻煩一點,那是為了下次能走得平穩一點。
所以,韓知兵很快還是收到李適的消息,看著這個消息,韓知兵若有若思,然后他把這一份信交給了一眾的統帥,眾人看了后臉色變了變。
顯然如果匈奴真的集中力量對付自己等人,那自己等人可是非常的危險的。
說穿了,自己等人也不過只是十萬出頭而已,哪怕韓知兵再厲害,這個數量對上匈奴,對韓知兵來說,還是太危險了。
“韓帥,要不我們……”呂澤思索了一下,但想要撤的話到底沒有說出來。
韓知兵看了一眼呂澤,從容的笑了笑道,
“如果草原上所有敵人都會被我們吸引過來,這才是好事。
這樣的話,原本可能要打上很久的戰爭,可能一場戰爭就結束了!”
“韓帥,您是想要一口氣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