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卿請講。”楊二略帶苦笑的說道。
“陛下,臣何德何能,方降陛下不久,便能得刑督部副相之職,若是陛下不對臣言明,臣斷不敢接受。”這魏征還真是鉆了牛角尖了,從小便是一根筋。
“嗯~這個嘛?”楊二覺得有些頭疼了,總不能說從書上看到的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錚臣吧!
“朕聽人講,魏玄成人品最端,且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眼中決容不下沙粒,朕這刑督部正需要魏卿這樣的錚臣坐鎮,其他人皆不如卿,這個理由可中聽否?”楊二只得如此答復,心想,先給你這著名的錚臣戴上高帽子,看你敢說個不字,說不,便是打自己的臉。
“嗯這~,雖臣不知陛下從何處聽來,但確是微臣性格,這“錚臣”二字,臣不敢當,只愿為陛下監察百官,不使一人膽敢貪腐奸佞。”
“呵呵!好啊!朕得魏玄成在,何患百官不清廉,政令不清明!還請魏卿時常提點與朕,以免朕遇事不明,犯下錯誤。”
“臣遵旨。”魏征說罷回到班列之中,微笑著不在多說。魏征出自草莽,與同班眾大臣相比,資歷幾近于無,可謂寸功未得。今日突然被封為副相,用一步登天形容也絕不為過,他需要當今圣上當眾給個明確的說法,以平百官不服。先不說其他人,就是站在身邊的徐茂公就異常驚異的盯著他看了多時,仿佛一下子不認識這個搭檔一般。聽了當今圣上一番點評魏征之言后,就連徐茂公也不得不點頭暗贊楊廣眼光如矩,有識人之能,也為自己伙伴高興。
“陛下,老臣還有話講。”這時,一向沉穩的高熲出班言道。
“高伯伯有話請講,侄兒洗耳恭聽便是。”楊二見是高熲,條件反射般的從龍椅上起身,抬手問著。
“陛下,老臣久事先皇,已知益州成都乃是蜀王楊秀封地,蜀王已在蜀中根深蒂固,陛下卻派出第12軍5萬人馬,四員大將前往駐守,老臣不知何意?”
“高伯伯,侄兒此舉便是要試探我那四弟楊秀是否臣服與朕,聽朕旨意。侄兒派司馬超為主將率5萬大軍前往,若是臣服于朕,必當妥善安置我軍,若是不許我軍入蜀,只在劍門關便可知其意。侄兒還在漢中南鄭放了第10軍8萬大軍和薛萬春、尚師徒、新文禮三員猛將,屆時便以薛萬春為主帥匯同12軍5萬人馬一舉突擊蜀中,徹底解決掉益州獨立的問題。”
“既如此,老臣便明白了。若是老臣預想不錯,我軍難過劍門入蜀。”
“伯伯放心,侄兒有的是辦法攻破益州,絕不讓大隋國土孤懸于外,不服朕意。汝等7將可聽清朕之意?”楊二安撫完高熲,轉頭大聲問著兩個野戰軍的將領們。
“臣等已知陛下之意,如是劍門關不放我軍入蜀,我等便武力破關,一舉為大隋收復益州。”薛萬春代表眾將出班說道。
“臣等定為大隋收復益州。”其他6將同聲應和著說道。
“好!今日就朝議到此,諸卿也都累了,若有本明日在奏。”
“是,陛下。”眾文武齊聲應道。
“退朝---”元巖在一旁高聲呼道。
“恭送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二見狀起身便要往后宮走,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忙轉頭對還未走散開的百官大聲說道:“明日,不!從今以后,早朝時間放在辰時一刻,眾卿睡好了,吃完早飯之后再上朝議政。”
“呵呵呵呵!”頓時,顯德殿內爆發出一陣笑聲。不少心腹大將都在高聲叫道“陛下圣明。”只有幾個原文皇時期的老臣搖頭不語著。
至文皇駕崩以后,獨孤皇后已從喪夫的悲痛中走了出來。特別是經歷了自己兒子為爭皇位相互攻伐,她始終擔心這樣的爭斗會造成一個血淋淋的現實,因此獨孤皇后每日都在惶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