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二1400年后這里還將修建一座大橋取名作“五丁橋路”吧!
一行人順利的入駐了五丁客棧,原來這是一家集客棧和酒樓為一體的奢華去處。也許是因近期蜀國和中央關系緊張的原因,客棧和酒樓的生意都不是太好,聚會喝酒的人不多,客棧上房也多有空閑。今天得楊二一行入駐已是這里最近最大的一筆買賣了。
安頓好一切之后,夜已經很深了。但楊二此時卻毫無倦意,這時的蜀國都城縈繞著一種非常不安的氣息,作為局外人的楊二能夠敏銳的感受到。
“嗣昌,明日你可拿我的名帖到王府傳喚蜀王楊秀到此來見。”
“公子,下官以為不可如此。為穩妥計,當觀望一時在行召見之舉。”柴紹見楊二急于見蜀王楊秀,覺得不妥,便出言勸道。
“嗯~就依嗣昌所言,明日多探探城中情況再說。”楊二聽了柴紹諫言后,略想了想,決定聽從,畢竟這里是別人家的地盤,更何況這里還有對自己新政極為不滿的世家,且世家的勢力足可顛覆自己弟弟蜀王楊秀的政權,輕易暴露自己身份確實有些不智。
打發走柴紹之后,楊二伏案字斟句酌,寫了一封簡短的書信,這是寫給蜀王楊秀心腹大臣章若水的一封書信。楊二心想,自己弟弟可以先不見,但這章若水是必須先要見上一面的,他是自己此行能否成功的關鍵人物,此人較為貪婪,屬于見利忘義那種人物,自己完全可以以京城富商的身份先和他見上一面,探探他的口風之后再做決定。
一切妥當之后,一陣困意來襲,楊二不得不脫衣上床就寢了,而此時床上的兩位妻子已經發出了輕微的鼾聲。
下了一夜的小雨,也不知何時停了。
隨著天色放亮,一縷難得的陽光射向地面,客棧外的街道上逐漸有了喧囂的人氣,各種商販沿街的叫賣聲終于將沉睡中的楊二驚醒。從窗外射進來的陽光格外明亮耀眼,讓剛睜開眼睛的楊二感到有些不適,急忙用手揉了揉。
“夫君,醒了就快梳洗吧!今天難得有太陽,等下也好出門去逛逛,好歹也要置辦回幾匹蜀錦,做一身好衣裳。”王黛見楊二醒了,忙上前服侍他穿衣并輕聲說道。而出塵此時也在利用難得的空閑時間在一旁打座。
穿衣洗漱完畢后,楊二也換了新衣更顯得一身清爽。這時,柴紹領著小李世民又來了。
“師傅,方才姐夫帶弟子出去吃的街邊小吃,甚是好吃。弟子給師傅也帶了點回來品嘗。”說罷,小李世民將手中的一個餅狀的東西遞給了楊二。
“呵呵!這是不是蜀中有名的鍋盔?”楊二接過餅一看便認出了這餅原來就是后世成都滿大街都有售賣的小吃鍋盔。
“是啊!師傅怎么知道的?難道師傅吃過?”
“呃~這個嘛~”小李世民的這句多嘴,卻讓楊二不知該怎樣回答了。自己確實吃過,后世在成都上學時還沒少吃,但卻不能這樣回答。
“呵呵!這個鍋盔嘛,也是為師見蜀中商人隨身所帶的,此物在成都亦屬平常。”楊二只得現編了個說法,但也合情合理說的過去。
“那師傅可知這鍋盔還有個名字?”小李世民問個沒完了。讓正在咬著鍋盔吃的楊二不覺一愣,名字?鍋盔的名字?這還不簡單嗎?
“呵呵!如師傅猜的不錯,此為“軍屯鍋盔”。”
“師傅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莫不是昨夜出去吃過?”
“世民,住口!昨夜外面下雨誰都沒出去過。”柴紹忙喝止住胡亂猜忌的李世民道。
“呵呵!為師不光遍覽群書,而且還對各地趣聞野史多有了解。這蜀中鍋盔原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專為蜀軍屯糧及行軍干糧之用,故名為“軍屯”,后因美味制法便流于民間,遂成為成都民間特色小吃之一。想必世民在吃時必有一碗辛辣的腸粉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