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氣,所需量并不是太多,只需動用府庫中的存鐵六分之一即可。于是立刻安排府中一押司小隸,全權配合供給。此事輕松解決了,楊二心中輕松不少。要是真往返八百里外的晉陽,那可是極遭罪的事情。當然,立字據的事情不可少。否則,真可能會讓老蔡人頭不保。
接下來就是裴蘊和他手下那般文官忙活了。召集鐵匠、購買粗布、采購木炭、收購木頭等,沒個一周時間辦不下來。楊二要做的就是帶著親隨護兵,在繁華的潞州四處游玩,也借此機會好好的看了看這大隋女人們,貌似不像傳說中唐朝的那般開放,可能也有北方氣候的原因吧!姑娘媳婦兒們少有水靈者,也難怪真正的楊廣沒事就想去江南。這幾日蔡府尹可是好吃好喝的供著他,不敢有絲毫怠慢和不滿。楊二對蔡府尹會來事兒的能力也是贊不絕口,認為是個人才。方方面面想得周全,大小事情做的細致。得到晉王千歲的贊美,蔡府尹心里美滋滋的,越發覺得官途不可限量。
楊二在潞州的第三天接到了已經到達古潞村解池湖邊的裴世矩的信件。
信中說道全軍已經到達古潞村并開始試探著打井取水估計半個月內即可出水。另駐軍及民夫們已經開始搭建營寨,搭建營房的木頭均是在路過的解縣和漪縣兩地砍伐山中樹木或是直接從兩縣的木材鋪購得脫水風干成型木材,計有十余頓。足夠搭建軍營及安置民夫營寨之用。同時對解池水質也展開了勘察。信中還專門提到一人,此人名叫劉炫,在大軍經過距古潞村最近的漪縣時,聽說了解池制鹽一事后,主動投軍參與制鹽。此人精通工學格物,對曬鹽之法也極有研究,本次探查解池水質一事就交由此人負責。
劉炫?楊二看到這個名字陷入了沉思。整個大隋朝知名的能稱得上科學家的人很少,很小就知道一個叫趙春的,不過是設計建造了“趙州橋”而已,其他的有名人物真不多。難道這是隋朝最有名的“二劉”之一,楊二只記得其中一人名叫劉焯,另一人著實想不起來了,難道就是這位劉炫。如果是的話,那可不得了。此人可是當今科學達人,實干家,又知曬鹽之法,由此人乃當鹽場大總管那才叫知人善任,用人有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