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天的海上顛簸,楊二一行終于抵達了冀州河間府碼頭。早有代冀州刺史宇文化及、主簿凌敬和河間領軍大將薛萬徹在碼頭岸邊迎接楊二一眾下船。
來到河間府衙大堂之上剛坐定,宇文化及便呈上剛從京城傳來的書信。
“哦?突厥沙缽略汗親自引兵10萬南下攻擊五原城,朝廷增派老將裴仁基領大軍3萬北上往五原城支援。”楊二面色凝重的自言自語道,隨即將手中書信放在案桌上。
“主公,據我軍情處從五原城發回的情報看,目前五原守將長孫晟原有五原邊城駐軍3萬,就算裴國公3萬人馬晚到些時日,也是守得住五原城的。”宇文化及見楊二陷入思考之中,便出言提醒道。
“長孫晟乃是我朝名將,攻防有據,突厥兵犯境人馬不過10萬,要想突破長孫將軍的關隘城防當屬不易。不過----”楊二話說一半又停下想了想后,接著說道:“不過,此次突厥出兵舉止怪異不同尋常,恐是受人挑唆!而這幕后之人最是難防。”
堂上眾文武聽了楊二一言也都不禁點頭,小聲議論著楊二所說的幕后挑唆之人。
“主公莫不是懷疑這幕后之人乃是楊素之輩?聽說吾皇近段時間以來身體欠安,莫不是太子黨欲在此間火中取栗,圖謀不軌?”宇文化及手撫胡須輕聲說道。眾人聽了頓時都不言語了,靜聽楊二的判斷。
“宇文大人,下官倒以為非是太子黨挑唆,晉陽李淵為其幕后的可能性最大,那突厥大軍不從李淵地盤入境南侵便可見一斑!”凌敬跟著宇文化及的猜測說出了自己的判斷,楊二聽了也不由得點頭認同。
“凌大人說的有理,本王與那李淵雖未撕破臉皮,但來往摩擦不斷。他擄走了我河東十數萬百姓,本王也占得了他的長治郡,算起來他李淵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豈能善罷甘休?本王就怕長孫將軍能防得住突厥大軍進攻,防不住李淵晉陽唐軍的暗算。”楊二說罷,起身在案前低著頭來回走動著,不住的將手中折扇在手中拍打。眾人見他在長考,便不再出言打攪。
“此番國家有難,身為皇子,本王不能不管!朝廷抵御突厥6萬大軍可為正軍,本王欲派一支人馬出擊突厥是為奇兵。”
“主公,我河東晉軍與突厥交界處僅為太行山北麓地區,山勢險惡無路可出啊!若是出潞州之兵勢必經過李淵屬地,他那里與我河東有隙豈能借道與我,望主公三思。”宇文化及猛地一驚忙起身說道
“呵呵!若借道晉陽還算什么奇兵?本王欲借道燕境,出陰山直擊突厥哈爾和林牙帳!”
“啊?主公此行乃是繞道出擊不下兩千里啊!是否過于驚險了些?若是被截住回返后路,則有全軍盡墨之虞呀!”宇文化及聽了楊二的主意后,也是大驚失色,忙出言勸諫道。一旁的凌敬倒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甚至還輕微的點了點頭。
“主公,凌敬自幼在北方長大,此去陰山燕云一帶頗為熟悉,若是沿途不受北平王羅藝所部阻撓,下官倒知陰山中一條小路可直通山外大漠。”凌敬思慮周全后起身說道。
“其實,這支奇兵出現在草原大漠后,便可大造聲勢,其意非是為攻其牙帳王城,乃是圍魏救趙之計,只要突厥南下攻我五原之敵退兵即可。”楊二說完自己的用意后,看向眾人,宇文化及這時也微笑著點頭認同了。
“此地本王不便久留,明日便要北上范陽,這奇兵非伍云召將軍的白馬義從不可,明日凌敬先生與本王同去范陽城。”
議完了軍事,楊二又接著詢問了諸多冀州政務,宇文化及等相應的文官們也都據實相告,楊二對宇文化及這段時間治理下的冀州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自己為他解決了最大的人才問題,為了有效治理冀州大地,河東的皇家書院幾乎用完了本年度落榜的數千科舉士子,現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