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堅,傳令開路將梁師泰,加快速度,務必三日內趕到華陰城。”
“是,世兄。”仲堅答應一聲后,縱馬便往前方跑去,邊跑邊大聲叫道:“陛下有令,加快速度,三日內趕到華陰城。”
華陰城少華山谷地。
“呯~呯~”兩聲清脆的槍響傳遍谷地。麻叔謀吹了吹五四式手槍槍口散發的淡藍色青煙,說道:“李匠師,劉大師這便是手槍的威力,兩個彈丸便能擊穿前方50米的一尺厚的木板,若是擊中人體,就算身穿厚甲也無濟于事。”
“這~麻部長,這可比先前你給老夫的那火槍威力大多了,且能連續射擊無需重裝彈丸,這彈丸是如何造出的?這彈出之物又是~”李春說著從地上撿起還有些燙手的彈殼,邊看邊問著。
“這是彈丸射出之后留下的彈殼,至于如何制造?還是請穆先生給兩位講講吧!”說著,將李春手上的彈殼接過,交給了身邊的穆先生。自己會用槍,但槍的原理這塊哪里說得清楚,還是讓后世的科學家彭加木來給大家掃掃盲吧!
“呵呵~兩位大師,其實原理并不難。這是手槍擊發后的彈殼,這是未擊發時的子彈,很明顯能看出二則的區別。擊發的原理也很簡單,就像李匠師熟悉的火槍,這子彈彈頭便如同火槍中的彈丸,而手槍子彈中的火藥便預先裝在這彈殼之中,彈殼中的火藥燃燒爆炸產生的沖擊力使得這彈丸發射出去。來,我來拆開一個子彈,將其中的火藥倒出。”說著,就用麻叔謀遞上來的鐵鉗夾住一枚子彈彈頭一使勁,彈頭便輕松的被拔離了彈體,然后將彈殼中的火藥倒在桌案上。李春和劉炫忙湊上前來觀看,一邊拿在手中看一邊大嘆神奇。
“呵呵!原來如此,這彈殼、火藥和彈丸結合的如此緊密,卻發射原理與火槍如出一轍,結構真如此巧妙啊!”劉炫研究完子彈結構后大笑道。
“是啊!看似一點都不難。但~”李春拿著彈殼欲說又止,只看著手中黃色的彈殼發呆。
“怎么?”劉炫問道。
“光伯啊!你且仔細看看,這彈丸、引藥都好說,但這彈殼如何能制?請問穆先生這彈殼是如何制造的,看著材質是紅銅的。”
“嗯~單從這子彈而言最難的部分便是這彈殼的制作了,其余都不算太難,請問穆先生這彈殼是~”
“這~”看著李春和劉炫二人求知若渴的眼神,穆先生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麻叔謀見狀忙上前解圍道:“這槍和子彈均是穆先生從一極西之國用十余件琉璃瓶換得,他那里知曉這彈殼的制法。與之相比,這手槍本身也非我等能仿制的。”說完,麻叔謀又將手槍遞給了李春,李春忙接過來仔細看著,眼中流露出不解之狀。
“這造的如此精細,莫非是天上神器?”李春驚異的瞪著眼睛,又將手中槍交給劉炫過目。
“這~不知能拆解不?”劉炫看向麻叔謀和穆先生。
“哦~穆某拆來試試,很久沒有拆解過了。”麻叔謀不會拆槍,只得看向穆先生。好在穆先生曾接受過軍訓,在教官的指導下曾經拆解過此槍,于是從劉炫手中接過槍來,在桌案上嘗試著拆解開來。動作慢是慢了些,但憑著對槍結構的回憶,還是順利的將這把五四手槍給拆散開來,將零件放在桌上供李春和劉炫二人觀看。
槍的精巧結構,隨著穆先生的手上動作一一展示在二人眼前,二人早驚得呆了。若是子彈的原理和結構很好理解和認識,這槍的機構以及零件的精巧則完全讓二人目瞪口呆了。
“這些零件如能一一制造,便能組裝成一只手槍,其實原理也很簡單,最難的是這些零件可能在大隋無法制造出來。”穆先生輕聲說道。心想這工業時代的產物,豈是現在手工業時代能實現的。就算原理好說,但東西也根本無法制造。
李春沒有立刻回答穆先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