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二不慌不忙的接過高句麗國書,拆開看來起來。
看罷,不由一笑說道:“文侍郎,貴國國君在信中言及與我朝交好之事,朕準了,愿意開放環勃海沿岸的河間府、登州府和萊州府作為兩國通商口岸,加大兩國通商力度互通有無。只是貴國只開放安東和漢州兩處恐還不夠誠意。”
“陛下,我國東海一側就只有這兩個臨海的口岸,待本國將南方新羅、百濟滅了之后還可在開放兩處口岸。”
“哼哼!我大隋物資何其豐富,你僅這兩處口岸如何吃的下,朕要你的全國通商權,持我大隋符印的商人可任意出入貴國城池經商。”
“這~陛下如此的話,大隋商品質優且精美實用,勢必沖擊我國同類產業的發展,這似乎有點~”
“呵呵!質優精美讓人見了愛不釋手,這是我朝相關產業的優勢,當然會沖擊到貴國產業,但沒有競爭的話,貴國相關產業便無法進步,始終停留在低水平上,這樣對貴國而言就好么?”
“這~”
“不如這樣,貴我兩國做一個交換,貴國全面開放市場,我大隋也可以做相應的開放,并且我朝全面開放從貴國進口稻米、人參、寶石和水產,這樣在兩國貿易中貴國也不吃虧。”
“如此最好!最好再添加各種草藥,本國多山,山中優質中草藥取之不盡。”
“準了。”楊二心想你那高句麗一畝三分地能有多少好東西,只要你全面開放了市場,我大隋的各種商品便如同洪水猛獸般全面進入,頃刻間便能將市場控制,讓你高句麗的金銀源源不斷的流向我大隋。
“陛下,本使還有一事相請。”文侍郎穩了穩心情再次說道。
“呵呵!文侍郎請講。”
“陛下,目前我國正與百濟、新羅兩國交戰,久持不下,皆因我軍隊武器裝備不足,而百濟、新羅卻能得到倭國資助。本次我國王派本使出使貴國便想購置一批武器回國。還有就是請貴國派出開礦冶鐵工匠到我國開礦冶鐵,我國國內已探明的鐵礦不少,但苦于無人懂冶煉之術,煉不出精鐵故打造不出好的刀槍。”
“哦?”文在寅顯然是有準備而來的,這個要求有些出乎預料。原則上說現在的國家之間貿易往來都還局限在民用商品這塊,各國都是拒絕武器交易的。但現在的大隋朝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大隋軍隊的武器正逐步邁向簡單熱兵器時期,原先武器儲備庫中的冷兵器以及大量的皮甲逐漸積壓了,再加上準備回爐繳獲的大量突厥武器。現在高句麗使者竟然提出購買這些“破爛”,不是正好么?這些冷兵器雖然質量好,就算到了敵國士兵手中也已經對自己的軍隊構不成什么威脅了。
“呵呵!我朝的兵器可是價格不菲啊!怕貴使出不起這許多的金銀的。”楊二想清楚了一切后揶揄的說道。
“陛下,我國愿出十萬兩黃金換購貴國橫刀5萬把、連弩箭5萬副,含弩箭30萬支、還有騎兵圓盾5萬具、皮甲20萬件、鐵甲10萬副。”
“陛下,不可!”宇文化及聽了忙出班擺手制止道,“陛下,若是將這批武器售出將一舉打破半島的均衡,一旦我朝助高句麗統一了半島,他若反戈一擊,我大隋必將被其反噬。請陛下三思!”
“李靖,你認為呢?”
“陛下,臣以為宇文防相說的在理。方今我朝剛剛滅了契丹,國土已經與高句麗相接,高句麗國使卻只言不提此事,卻只把加強軍備一事掛在口中,其心難以揣測,故出售武器一事當慎之又慎才是。”
“陛下,宇文相和李靖將軍多慮了,本使出訪貴國便是有意交好貴國,購買武器一事全為本國內戰之用,且數量并不為多,請陛下不必猜忌才是。”文在寅慌忙解釋著。
“嗯!朕先答應貴使派出開礦及冶煉技師相助貴國開采及煉制精鐵,但我朝要占有產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