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歷經重大傷亡占據的一個強大帝國,卻從根本上沒有反叛的種子。這一切均源于宗教這種東西,煞是神奇無比!難怪后世的明朝敗兵進入當時的緬甸,能輕松站住腳,構建一方獨立的勢力;難怪后世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殘余逃入緬甸便能很快建立一個近似獨立國家的果敢。原來原因在這里,楊二想想都覺得好笑而怪異。
“好了,司馬將軍請落座吧!諸卿~現在情況都明了了,可就如何穩定這片新入的國土暢所欲言。”
“陛下,其實求穩定促發展,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遷民。從我中原盡快遷入百姓進入驃國和南三國。”裴世矩起身拱手說道。
“朕差點忘了說了,從今以后沒有驃國和南三國的說法了,驃國全境為我大隋一州,名為緬州;南三國之地統一為一州,名為安南州。另,著防務部調遣將士20萬進駐緬州,半年后12軍和蜀軍全部撤回益州。如不愿撤回者,可辦理退伍及移籍手續,長駐緬州為民。”
“臣遵旨。”防務部宇文化及拱手起身應道。
“裴相方才又說到遷民維穩一事,朕決定從我朝各州府遷民人緬,每州府下限為5萬人,諸卿覺得如何?”楊二也是靈機一動才有這個想法的,現在大隋朝內地州府近30余個,若從每州府遷移5萬人,就是總數150萬人以上,還不傷各州府的元氣,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一陣躁動般的商議之后,又是裴世矩起身說道:“陛下,臣覺得雨露均沾好歸好,但我朝所屬各州府情況不盡相同,有些州府就是遷出2、30萬人都不傷大雅,但有些州府如吐谷渾府、太行府、東海府、福建府等原本百姓就少,若是在遷出5萬則會傷筋動骨。不如酌情考慮,人口多的州府多遷出些,少的就少遷些,陛下您看~”
“嗯!裴相也說得在理,這樣~各州府遷民人數交內務府視各州府具體情況來定,十日內將遷民計劃交給朕過目。”
“臣遵旨。”裴世矩點了點頭后便應了下來。
“另,南方戰事平息,我朝現在進入和平發展時期,各出征將士均有大功于國,現就此冊封一干有功將士以資鼓勵,元公公將冊封詔書念給眾將聽吧!”
“是,陛下。”說完,元巖轉身從隨從手中接過一卷詔書拿著走上龍案,站在楊二的龍椅一側,展開高聲念道:“大業四年,皇帝敕旨~”
話音一落,殿中眾臣全都起身恭聽圣諭。
“大業二年十月起,滅南陳、平突厥、收室韋、契丹及掃滅驃國、真那、林邑、扶南、流求之眾將士皆有功與大隋,現廣封眾將:
”平突厥中路軍主帥長孫晟上將率軍攻取突厥王城,驅逐頡利可汗西逃,封晉陽侯,食邑萬畝,賞銀5萬兩;
平突厥中路軍副帥裴仁基上將,封汾陽侯,食邑5千畝,賞銀3萬兩;
中路軍潞州守備軍統領侯君集中將,收唐努烏梁海,剿除突厥殘部有功,封平陽侯,食邑5千畝,賞銀2萬兩,擢升上將軍銜;
中路軍潞州守備軍副統領丁彥平中將,滅突一役屢建軍功,封霍陽伯,食邑3千畝,賞銀2萬兩,擢升上將軍銜;
中路軍潞州守備軍副統領羅松中將,滅突一役屢建軍功,封蒲陽伯,食邑3千畝,賞銀2萬兩,擢升上將軍銜;
中路軍潞州守備軍副統領華公明中將,滅突一役屢建軍功,封潞陽伯,食邑3千畝,賞銀2萬兩,擢升上將軍銜;
潞州守備軍所屬軍官均擢升軍階一級,將官賞銀5千兩,校官賞銀2千兩,尉官賞銀8百兩;士卒賞銀1百兩;
第5軍副統領元英少將,滅突一役屢建軍功,封永安伯,食邑3千畝,賞銀2萬兩,擢升中將軍銜;
第5軍副統領王宣少將
。”
一長串的封賞名單在元巖口中足足念了近兩刻鐘,這才將包括滅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