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問并不奇怪,畢竟民以食為天嘛!但諸卿想過沒有,我朝人口不足3千萬卻坐擁如此大的國土,各家各戶不斷新墾土地,這地種的完么?一家人一頭牛能在播種期耕的了多少地,插得了多少稻秧?誰能保證現在耕農手中的土地能全部用得上不荒廢。還是那句話我朝人口太少,可耕種的土地實在太多了。只要能把現有的土地利用好,我朝百姓便不再缺糧。朕用一句時髦的話講,就是我朝3千萬百姓現在已經達到了溫飽以上的生活水平了。就算出現天災人禍,我朝倉儲的糧食也能讓百姓安穩度過的。因此,鑒于人少地多,從今日起,內務部出臺政策取消新墾土地的補貼政策,已有的山地坡地,取水不便產出少的土地,退耕還林。退耕的土地以沿河取水便捷的新耕土地交換。各地農事官吏當抓好每季現有土地的耕種,不得使土地閑置,更不能拋荒。”
“陛下,若是百姓家中人口增長了呢?”老謀的高熲問道。
“好說!新增人口可相應的多分得些土地就是。但這個官府不強求,若是百姓家中戶主不提請便隨他去。也許,別人立志于經商或是從政為官吃皇糧,不要土地也說不定。到時積壓在官府手上的空閑土地估計都分不出去?!?
“呵呵~”殿內再次傳來一陣輕松的笑聲。
“陛下,臣還是沒有聽到陛下想要為黎民百姓作何事?”待眾人笑聲平靜后,文教部閣相裴蘊起身問道。
“朕想興學興教!”楊二起身一字一句的說道,百官聽了盡顯不解之色。
“陛下,如今我朝科考制度已趨完善,每年投考的學子已達數萬。我部所屬已有京城皇家書院、潞州皇家書院以及針對武生學子的皇家潞州講武堂,共計三所高等級學府。每年兩季從各州府學堂招收適齡學子進修。不知陛下還要如何興學興教?”
“這正是朕想了一夜之后,欲和眾卿討論的事情。朕要讓我朝適齡學童必須蒙學,必須學習文化知識,不許出現不識字的文盲。朕決定年滿6歲的孩童,不論男女必須入學啟蒙。學制8年,學滿后可依據自身選擇就業、務農或是參與科考入仕。此8年可稱之為“8年義務教育”,我朝孩童只要不是眼瞎、啞巴或是天生白癡傻子等先天缺陷的必須入學?!?
“陛下,何為義務教育?”文教部主管教育的副相袁旻問道。
“就是學童以戶籍地就近原則進入學堂免費入學就讀,書本費、學雜費全免,每日就讀的學堂還需學子一頓午餐。學堂不得拒絕孩童報名求學?!?
“啊~這~”文教部裴蘊為首的幾位主官聽了頓覺一驚,面面相覷。心想,陛下的所謂義務教育就是免費教育啊!這如何行得通?
“陛下,臣主抓的就是鄉學、縣學,每年入學的學子都有統計。依臣所知,如今用于孩童蒙學的私塾學堂有2000余個,每年新收的蒙學孩童為120余萬人。這數字過于龐大了,學堂又是私熟性質的,招收學童全在授業學究教授一句話,束脩條目也是教授先生自定的。如何能使其免費呢?”文教部副相楊孝正有些著急的問道,在他看來免費是不可理解的,私熟先生也不可能做到適齡學童全收為弟子的。
“取消私熟制,興建官辦學堂,學堂由各縣鄉官府外聘教授先生,可從落榜的學子中擇優聘請,教授先生納入府衙吏員編制,按月領取俸祿。學童書籍課本由文教部統一編制,蒙學內容除儒學外增設算學、農學、格物學等基礎學科,由易到難。學滿8年,就算不參與科考,至少能作一個賬房先生或能工巧匠為我朝所用。至于,需要建幾所官辦學堂、所需銀錢多少、教授先生的俸祿標準、開設科目等具體事項,你等文教部主官當給朕提交一份可執行的文書,給你等3個月時間。若有不解之處,可隨時來見朕商討?!?
“臣等遵旨。”裴蘊聽明白了,便代本部同僚們答應了下來。陛下不是說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