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州、安南兩府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域了。未標記地區則全是原始森林,人跡罕至。”
“嗯~”楊二仔細的看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大小標記,這每一處標記代表著一處人口稠密的城鎮,“呵呵!朕就說過嘛!此兩州人口還是很多的嘛!若每處城鎮有個數萬人口,這條大河沿岸就有百姓百萬之多?!?
“陛下,沿岸人口雖多但都是當地土著,民風彪悍且全未開化,說是野人也不為過的。我戰舟通過時也沒少吃虧,吳明徹將軍你來為陛下說說當地民風民情吧!”
“是,大帥。”吳明徹上前對楊二和魯明星及圍在一圈的眾人拱手一禮后說道:“陛下,末將引前部戰舟200條開路,但凡遇到兩岸之上有人居住的地方便下船探訪,以此記錄下地名和人口戶數。沿途百姓見我等到來皆恐慌畏懼,婦孺東躲西藏不敢露面,但男子都持極其原始的武器來抗衡我登陸將士。每到一地,末將都不得不先殺掉一批這樣的原著民以震懾當地人。當然,隨著一路北上,末將斬殺的土著也就少了,甚至還有很多沿河鄉鎮主動迎接我將士。到了我劍南道境內,因語言相通,溝通便捷還得到了當地官員的款待。故此,這一路北上探查水道也頗覺順利。末將等不辱使命總算繪制出湄公河水道詳圖。圖中幾處紅點便是可營造大城之地,地勢平坦寬廣,原本的原著百姓眾多。黑點的便是可營造小碼頭的地點。”
“陛下,容臣插一句話,方才聽吳將軍講完,老臣覺得要使這條黃金水道充分利用起來,需要投入可謂不小。沿途百多個適于營建或擴建的城鎮碼頭若是全部興建起來,其工程量恐怕不亞于我朝整條南北運河。況且,沿途都是當地土著居民生活,尚未開化,我朝便要投入巨大的發展資金用于人文開化,民生建設。為這區區偏避不化之地,投入如此之大,這有必要么?”就在眾人都未說話之際,李春卻上前來質疑著。他現在確實想不通,自己一生修路架橋無一不是在人口稠密之地,架橋修路能讓人出行方便也能帶動當地百姓發展。這下卻要在湄公河沿岸修建碼頭城池和道路,而這些地方人口少不說,還都是未開化的原著民。碼頭道路即使修好了也是擺設而已,這又是何必呢?
李春一席話,引得宇文化及和裴世矩等人也不禁點頭贊同。與其花這個錢用在偏遠不毛之地,不如用于其他需要用錢的地方,這是他們的共同想法。
“呵呵!李匠師此言差矣!沿河原著民發展落后,生活原始不錯,那是因為閉塞之故。若是碼頭城鎮道路修繕之后,我朝物資人員就可從水路過去,自然便能帶動當地的發展,百姓也可被我同化。這片土地才能真正被我大隋占有。呵呵!你們來看~這百十個城鎮碼頭后面可都是取之不盡的良田??!這里氣候炎熱,雨量充沛,稻米一年可三熟。想我關中地區稻谷只有一熟,差距何其明顯!再說,這片山林中不僅可用水田數量巨大,林中也多有財富,沿河金礦、鐵礦、玉礦等多的數不過來。這可不是雞肋之地,是塊寶地啊!光是一年能三熟的稻米季便能吸引我朝百姓前去落戶?!?
“是??!陛下,末將也看到那里的原著民們身上不著片縷卻能有黃金、寶石等配飾,可見金礦和玉礦儲量豐厚。原著民雖窮但卻不缺食物。”
“你們看,吳將軍也這么說,朕沒有哄騙你等吧!諸位再想一想,若是前年我朝運河沒有連通余杭江南等地時的情景,那江南還不是一樣的偏避,現在呢?朕看已成為富裕之鄉了。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江南還會更加富有。朕要做的就是將這湄公河沿岸打造成我朝有一個“江南”。那里甚至會更加富有,因為那里有的是礦產,會引發一輪擋不住的淘金潮的。”
眾人聽了這才點頭認可,不在說話。
“穆先生,你考慮下等天氣緩和了是先到西域羅曼山勘探黑油還是到湄公河去探查膠林,朕好讓麻部長給你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