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看,讓大家評評。”
楊二一席話,搞得滿朝文武百官都愣住了,也不知道楊公卿的奏呈是怎么寫的,怎么連圣上看了都分不清是喜還是憂了呢?
“陛下,這讓臣怎么說?若是站在陛下角度看,這必是一封喜報,但在微臣眼里卻是一番苦惱。諸位大人,現如今我安北有兩大憂啊!一是,煤礦開采量巨大,堆積露天如山峰。本地使用量極少,都要輸送回內地。但火車運力有限,看著越堆越多的煤運不出去,真愁煞老夫也!同樣情況的還有鐵錠,我庫倫城周邊幾座鐵礦不停產出,冶煉作坊不停勞作,使得鐵錠成品同樣形成積壓。還有糧食~哦!就是老夫犯愁的第二件事。自安北府施行讓突厥百姓棄游牧而事農耕政策之后,大部分百姓和駐軍一道廣泛開墾農田。那大漠草原原本土質肥沃,種下去的糧食很快就有收成。如今我安北農地已有近百萬頃,農墾官兵和百姓打下的糧食多不勝數,特別是今秋又是一個豐收年。微臣這次特地趕回京城就是向陛下要火車車皮的,若是再不加強運力,安北的秋糧就是爛在田里也不收了,沒地方儲存。”
“呵呵呵呵~”楊公卿一陣牢騷發完,竟引得的滿朝哄笑。
“陛下,雖即將入冬,但我內地鐵煤等儲量足夠應付一時,不如暫緩輸送鐵煤,將運力騰出搶運安北糧食,以免爛在地里了。”裴寂拱手提議道。
“裴副相說的是,當優先搶運糧食。”高熲附和道。
“嗯!楊卿汝看這樣可好。”
“也罷!先運糧入中原,鐵煤等便緩上一緩了,總好過讓糧食腐爛。但陛下,這實乃治標不治本,還需加大火車運力才是,可否考慮再修建一條鐵路走陰山方向入涿州、冀州?”
“李匠師,汝乃冀州人士,汝覺得楊刺史提議是否可行?若是可行,朕就算耗盡庫銀也要打通陰山,將鐵路修到涿州、冀州。”
“陛下,臣不敢肯定,畢竟光是打通陰山還不是最難的,最難在于還隔著太行山。除非修建隧道,鉆通太行。這難度大且不說,工期實在漫長。”
“好了,李匠師之意朕懂了,此動議暫且擱置。”
“唉!”楊公卿無奈,只得輕嘆一聲坐了下來,不再復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非是無法。鐵路建設哪有不通過大山的,朕自會考慮解決之法,卿等稍安勿躁便是了。”楊二一瞬間想到了后世打隧道鉆洞用的那種手持式隧道鉆機,現在已經有了煤油了,這種機械應該可以建造,只有下來去問下穆先生了。
“陛下,突厥右賢王已在殿外等候多時了,是否宣其進殿?”外交民族部閣相何充起身拱手提醒道。
“嗯!宣吧!朕要聽聽他說些什么?”
“宣西突厥國使右賢王桑賈貝克進殿面圣~”元巖在龍案一側亮起嗓子叫著。
殿門一開,一個高大的身影在宦官侍者的引導下步入顯德殿內,直來到龍案階下。
“大隋國陛下,突厥可汗駕前右賢王桑賈貝克給陛下見禮~”說著,桑賈貝克右手撫胸一揖到地對楊二行了個標準的大禮。
“貴使多禮了,賜座~”
元巖忙指揮這小宦官給桑賈貝克搬過去一把寬大的木椅,讓他在一側落座。
落座之后,桑賈貝克再次起身說道:“陛下,本王覺得陛下有些眼熟,似曾見過陛下?”
“呵呵!右賢王殿下說的不錯,朕也是第二次見到殿下本尊了。”楊二說完,殿內群臣都輕笑起來,大家都知道自己圣上曾經伴作隋使從事早已去過了突厥王城,甚至還見過了突厥大汗,只是突厥人對此還一無所知。
“本王想起來了,陛下就是一年前出訪我國隋使麻部長身邊的那個隨從,我突厥大汗當時還夸贊陛下氣度與眾不同。”
“呵呵!蒙射匱可汗夸贊了。朕請問殿下此來我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