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可真正納入我朝,再無異族。”
“好!玄遂先生辦法可行,也必須如此。要從孩童抓起,可將適齡孩童全部收入我中原學堂,從小研習我中原文化,受我中原文化熏陶。只是,偌大一個州,不亞于我齊郡大小,只剩3百萬人口太過稀少了些。”
楊二說完,起身背手原地兜轉著思考了起來。
若想徹底由中原漢人統治鮮州半島,必須從中國遷移百姓過去,類似于后世民國時期的山東人民自發的闖關東運動。
想到這里,楊二似乎有了可以借鑒的主意了,于是說道:“如今我朝齊郡人口眾多,且與鮮州隔海峽相望,不妨遷齊郡百姓入鮮州生活。汝等覺得如何?”
“陛下,要說人口眾多,生活富足,非齊郡莫屬。那王博在齊郡可謂是做的風生水起的,工農學商無一不興盛,特別是海貿這塊占據了外貿交易的近7成。就近遷齊郡百姓過去最好不過。”外事民族部駐扎涿郡副相王懿說道。
“陛下,不知欲遷多少我漢民百姓入鮮州半島?”李密關切的問道。
“最少要遷3百萬人口過去,或可再多些。”
“陛下,不如令王博遷3百萬屬民過去,在令我朝各州府各遷30萬人同去,這樣便能解決鮮州人少之短。”軍情處負責齊郡、冀州的副相李太智諫言道。
“呵呵!好!就這么辦。為鼓勵我朝各州百姓遷居半島,玄遂先生可制定各項優惠政策。給汝三個月時間,拿出一套利民優惠條款來給朕看。半年為限,組織大規模遷民。”
“是,微臣遵令。”
“另外,原涿郡守備軍薛萬徹部10萬將士駐守平壤城(原高句麗國都長安,現已改名為平壤),15軍楚能部和魯明月水師一部駐守南部海港金海京(即后世的釜山),以防海峽對面的倭國人入侵。其余現在鮮州各軍全部回到各自出發地鎮守。”
由此,治理鮮州的基調便定了下來,這為鮮州半島徹底融入中國奠定了基礎。
“陛下,淵蓋太作父子又來了,這已經是他二人第三次請見陛下了。”梁師泰走到楊二身邊小聲說著。
“哦?又來了,這么急?不是讓他父子在館驛等候么?”
對于怎么安置淵蓋太作父子,楊二始終沒想到好的辦法,因此,并不急于見這二人。
只等鮮州被接管的差不多時再說如何安置這兩人的事情,不想今日這父子倆又來行宮請見。
“陛下,淵蓋太作父子在原高句麗國朝廷口碑甚好,想必其是為國內百姓向陛下請命來的,畢竟今年春夏高句麗國遭受了百年難遇的水澇災害,其國中百姓生存艱難。陛下不妨見他一見。”王懿提議著。
“師泰,讓他父子進殿來吧!”楊二略作思索后還是接受了王懿的建議。
“是,陛下。”梁師泰答應一聲后出去了。
片刻之后,淵蓋太作父子便出現在楊二和眾人面前。眾人看去,直覺前面老者淵蓋太作氣色尚好,只是略顯蒼老了些,貌似一普通和藹老人。而淵蓋蘇文半尺長須飄灑,身板挺直,仍舊是一副不卑不亢,氣度不凡的樣子跟隨其后。
見禮畢,淵蓋太作說道:“陛下,老夫已到此十余日了,每每見此地百姓生活無虞,市井繁榮便想起我高句麗~不,是鮮州百姓生活艱難,朝不保夕。還望陛下盡快向鮮州百姓輸送糧食,以免爆發人間慘劇。”淵蓋太作說著便要下跪,淵蓋蘇文趕忙上前扶住。
見此情景,楊二也不禁動容,起身來到淵蓋太作身前親自將他扶住。
“老人家請起,請先坐下說話。”
見淵蓋太作父子都落座之后,楊二回到主位,繼續安撫道:“老人家為黎民蒼生,寧愿舍棄王位,愛民惜民之心躍然紙上,足令朕欽佩。老人家無需擔心,朕已吩咐進駐鮮州之各部將軍糧分發給缺糧百姓,憑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