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百姓,更是刺激了內地百姓前往發(fā)展。緬安二州有陛下親自制定的發(fā)展政策已經足夠了,無需再費國庫糧銀支援二州。”姚察持笏拱手自信滿滿的答道。
“哄~~~”
姚察話音一落,顯德殿頓時爆發(fā)出一陣喧鬧之聲,百官中多有面露驚異之色竊竊私語者。
“呵呵呵呵~”楊二大笑起來,面露輕松且得意之色,接著道:“眾卿不必驚疑,朕對緬安二州如今之局早有預料。那里原本生活原始,還未能形成壓迫百姓的世族官僚階層。又不缺水田,氣候適于種糧,只要當地百姓不至于過度慵懶便不會餓肚子。而由我朝遷居過去的百姓以及就地安置的退伍將士又將聰慧、勤懇、積極的漢家品質帶到了當地。再加上朕的扶持農業(yè)發(fā)展策略,緬安二州如何能不進步?再有,姚巡查兩年來對湄公河水系的改造,沿岸城鎮(zhèn)化建設以及連通各地的鄉(xiāng)村道路的修建,大大促進的緬安二州的經濟及社會的發(fā)展。朕料想過不了多久,緬安二州的優(yōu)質稻米以及各種礦藏便能源源不斷的反哺我中原百姓。諸卿知道實現這一切的一個大前提條件是什么嗎?”
“哄~~~”
殿內又是一陣喧嘩之聲,人人都在交頭接耳的猜測著,議論著,就連魏征和臨近的裴寂二人也在急切的商議著,但二人又不時的連連搖頭不語。
“陛下,臣大體知道能讓緬安二州迅速崛起的最大條件。”
還是姚察再次起身大聲說道,殿內頓時安靜了下來,人人都在傾耳細聽。
“好!姚卿且試說,朕洗耳恭聽。”楊二鼓勵姚察道。
“陛下,我緬安二州地形為背靠我朝劍南、嶺南,東南西三面環(huán)海,因此沒有外國相接,也就沒有外來威脅。緬安二州可全力投入自身發(fā)展之中,這便是一個最大的先決條件。如果還有其次,那便是我朝已然具備的海上運輸條件,不知臣說的對是不對?”
“呵呵!不愧是朕的巡查使,眼光獨到,所言兩條均是正解。汝這個巡察使一職小了,朕現封汝為緬安州刺史,官居二品,掌管兩州事務,巡察使一職取消。”
“謝陛下賞識!臣定當為二州發(fā)展竭盡全力,以報陛下之恩。”
姚察既驚又喜,忙從座間來到中間空地跪倒謝恩。殿中百官亦是人人艷羨不已。
“陛下,雖安西府與西方強國毗鄰,陛下可加強邊關軍力防范即可。但安西之地不同于緬安二州啊!據傳安西全境一年之中也難得下雨,土地干旱,境內多是沙漠戈壁,能產稻米的河谷良田極少。如若陛下要保持通往西方各國的商道,只需沿途設置驛站即可保全絲綢之路通暢,又何必如此重視安西發(fā)展投入過多人物財力呢?”魏征還是固執(zhí)的堅持己見不變。
話題轉了一圈后,又再次回到了商議安西發(fā)展建設一事上來了。
面對名相魏征的質疑,楊二不得不短暫陷入思考。
他知道,眼前這群人中,不管是魏征還是裴世矩;不管是裴寂還是宇文化及等,他們無一不是當代名士豪杰,甚至是這個時代的大學問家。但卻無一例外的受到這個時代認知上的局限,他們不像自己擁有著超越他們的千年以上的閱歷。這些古人思想中最多的是偏安一隅的想法,不像自己能做到居安思危為后代著想。裴世矩、宇文化及和盧照鄰等人雖不說,但心里的想法可能是和魏征、裴寂等人一樣的。
怎么說服他們認同自己發(fā)展大西北的國策呢?
“先秦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略頓了一下,楊二轉頭看向仍站立著的魏征問道:“魏相,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