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將百越之民同化,再行發展沿海。”鄭旭忙上前勸解道。
“陛下,何須與這落魄老兒置氣,不如趁此南下巡視機會,選擇一兩處適合建城之地,先行試點陛下向大洋索取財富的理論,若是行得通,那時再行推廣不遲。”盧照鄰提議道。這也算是一個折中的辦法。
“嗯!盧相此言極是。那就先以上海港為建設重點,其他地方暫緩選址。鄭旭~”
“陛下,臣在。”
“朕決定以汝為首,搭建上海港建城各級官吏班底,最遲于今夏末秋初之時,上海港要初見雛形。可向京城裴相處索取閻立德兄弟為建城督造使和規劃使。征發江南民夫三十萬,限兩年時間把朕的上海港建好。”
“是,陛下,臣定盡全力為陛下建城。”鄭旭無話可說只得應命。
“唉!若是他在這里督建上海港就好了,可惜啊!”
楊二雖然任命了自己非常信任的鄭旭來督建上海,但心中卻有著另一個最佳人選,只是此人不在這里,不由嘆息著。
見皇上心意已決并未再理會自己提議,章昭達也就不再多言了,只是搖著頭向府門外走去,真就一副落魄之狀。
回到府衙后書房,楊二見穆先生正在這里等他。
見楊二進房后穆先生便樂呵呵的起身說道:“呵呵!前廳吵得很兇嘛!也就是你了,換做別人當皇上,早就學朱元璋將那南陳舊臣推出斬首了。也不知道你當的是皇帝呢,還是城建局長?”
“呵呵!你我比他等多擁有1400余年的見識,難不成還跟這些老古董置氣?他們都是沒見識的,可以理解。至少穆老你是支持我這樣做的就行了。”
“嗯!其實無需多說,一道圣旨下去,這城也就建了。”
“還是要堵住蕓蕓眾生之口,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雖然只是做做樣子,但最起碼體現了對此時大臣忠臣們的尊重。以免落個剛愎自用的形象。”
“是啊!不過興建一座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需要投資不少錢的,就算人力不算錢。”
“穆老說的是,想那隋煬帝就是興建東都洛陽時,大興土木造成民怨沸騰,江山不穩的。這上海的建造難度遠超重修洛陽啊!”楊二有些感嘆的說著。
“其實建設上海灘,在投入巨資同時,也是一次商機。你想,建城需要的物資有那么多,這需要多少商人參與進來,又能增加多少就業崗位,多的不說,就拿木料石材兩樣來說,將會帶動伐木業、石材加工業,甚至運輸業和與之配套的各種服務業發展,這建城也不見得就是勞民傷財的壞事,籌措的好興許就是振興百業發展的契機。”
穆先生畢竟年長楊二幾十歲,學富五車,見多識廣不說,對國家建設發展這塊還是多有關注的,這也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共性。
“嗯!說的好。非常好的思路。興建基礎設施,拉動內需,這在后世也是政府處理經濟不景氣時的常用之策。”
在穆先生的提醒下,楊二猛地想起了后世的國內建設,也常聽國家投入幾百個億的資金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帶動內需,走出經濟蕭條階段。
“對!穆某建議,建城的所有物資全部由江南,一座新城定能帶動江南各業巨大的發展。這不正是南巡想解決的事情么?”
“好!這道理不說通全是困難。一旦通了,就全是機會了。我決定,建城所需木料全部嶺南出,經由南海港~不!廣州港海運到上海。這樣即可帶動嶺南發展又能順帶建設起一個廣州港,呵呵!一舉三得啊!”楊二越想越是激動不已。
“對!其實不光木材由嶺南出,就是石材也可由嶺南出,那邊的山多得是,開山取石還能順帶修通道路,修路可是積德的百年之計啊!”
“唉!剛才真該讓穆老跟我一道在前廳就對眾臣這樣說的,也好看看那章昭達老古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