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至突厥大漠的各部落的毛皮等貨物都集中到定襄城,等待內地過去的糧商用糧食交換他們手中的毛皮等。這些中原商人再將毛皮高價倒賣到內地,主要客戶便是各地大小藩鎮門閥,也有民間購買毛皮做成衣物或是皮具售賣,市場很大。
幾日之后,內地糧商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從中原販運至定襄城的糧食全都進不了城,若是私下與城內突厥毛皮商人交易,則要被定襄縣府抓去沒收貨品。他們手中大量的糧食便只能低價與定襄縣府進行交易,交易價格反而成了一石糧食只能換取5張牛皮了,等于這趟白跑了。
又過了幾日,此事件越鬧越大,因為這些內地行商中不少原本就是內地藩鎮門閥的官商。定襄縣府的壟斷毛皮生意嚴重侵害了各方的利益。告狀的文書雪片家送到了唐公李淵手中。
這天,又得到了遠在荊襄蕭銑的商隊提告信,案桌上王世充滿是責怪之意的信件還未處理。氣得李淵在書房中來回走著直喘粗氣。
“岳丈,何事氣惱?”
“哦!嗣昌啊!世民也在,都坐下說吧!”李淵說完也氣呼呼的坐在桌案前,將手中荊襄蕭銑的書信和王世充的書信一并遞給了柴紹。李世民好奇也拿過一封信來看。
“哦---,原來如此!這定襄縣府做的也真過份了些!”柴紹看完也有些不悅。
“呵呵!這竇縣令也真是聰明之人,不見有何過錯啊!他那里窮鄉僻壤的,城中突厥人占了多數。壟斷這皮毛生意也屬正常。”李世民看罷一封信后又看了另一封說道。
“世民,你還小,不懂這些。為父氣惱的不是定襄縣府的作為,而是竇氏兄弟。控制國家資源圖一己之私。”李淵摸著愛子的頭說道。
“岳丈,此事好辦,小婿去竇府一趟,讓他將這買賣交歸國有便罷了。他兄弟二人哪有吃下諾大皮毛生意的肚量。”柴紹微笑著對李淵說著。
“如此最好!嗣昌當好言相勸,竇文蔚該識的大體。”
竇威原本就和竇抗商議過見好就收,利用李淵沒反應過來這段時間大賺一筆便罷,也知道李淵早晚必定過問這事。這日見李淵女婿上門,立刻就知道事已敗露了,只得皮笑著將定襄城府的權利上繳給柴紹,并象征性的將多賺的幾萬石糧食上繳給李淵。李淵見了,也就不在為難他二人了。
至此之后,定襄城的毛皮交易大權便歸于李淵手中,交由柴紹和內務府侍郎沈元二人具體負責,原定襄城縣府一干人全部受柴、沈二人節制。突厥毛皮便由晉陽李淵出面正式壟斷,采用低收高賣之法大肆斂財。為短進短出提高收效,李淵竟然動用了晉陽府庫的常備糧入市交易。內地糧商不得再往定襄城,只能在晉陽城內施行糧皮換購交易,慢慢的因往返路途成本過高,內地商人便不再前往晉陽了,只將交易份額報給晉陽李淵,由李淵組織晉陽商隊將皮毛等物運至內地交換。即便如此,李淵也是大賺的。
連續近半個月的壟斷經營,李淵的府庫糧倉中糧食就多增加了50萬石。內府竇威隔天便來報一次喜,這讓李淵每日都如沐春風般愜意。這可比督促百姓種糧來得快,來的容易。
“文蔚啊!本公覺得當抓住這個時機多賺一筆。可將你掌管的府庫中的存糧留下50萬石用于周轉應急,其余存糧全都運往定襄城交于嗣昌、沈元,盡可能的全部兌換成牛皮,在組織十數只商隊送去內地中原,將毛皮盡快趕在入冬前全部換成糧食運回晉陽府庫。”李淵對竇威說道。
“唐公,我府庫中存糧可供交換突厥皮毛的只有100萬石左右,若是全部換成皮毛則可囤積近8百萬張,這是不是有點多了?”
“呵呵!這算什么多的,就算800萬張上等毛皮不過僅能換回160萬石糧食而已,不多。況且內地大小門閥多如牛毛,他們置不起馬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