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呵斥著親隨幕僚,也算給足了楊素面子。
“殿下,如今只有一法,若是事成便可斷了晉王想法,使其軍心渙散。”楊素盯著楊勇小聲說道,見楊勇不解其意,便又看向身旁的智囊宇文愷,就見宇文愷對他默默的點了點頭。
“越公有言直說便了,這里又無外人。”楊勇身后佇立的宦官姬威見楊素說話吞吐,不禁有些急了,替主子楊勇問道。
“殿下,如今皇上久病不愈,天下諸事實則已在太子掌控之中。若是皇上再行禪讓之舉,殿下切莫推脫應下便是,早登大統便能號令天下,那晉王楊廣也得俯首稱臣。若是待晉王得勝還朝,皇上因其功高勢大便決不敢再將皇位交于殿下之手。”
“嗯!是啊!越公此言不虛呀!”蘇威小聲應和著說道。
楊勇聽了也是一陣點頭,因為作為皇子是非常了解自己父皇性格一向穩重,就算是為安撫弟弟手下有功將士,以免生亂,也不敢輕易將皇位傳給自己的。
“若是父皇不提禪讓一事,豈不仍等同于坐以待斃?”楊勇眼露兇光盯著楊素說道。
“老夫明日便入宮探視皇上,一探口風。若是皇上有意禪讓最好,若是仍舊敷衍拖延,那就只有---”楊素看著楊勇的眼睛惡狠狠的說著并最后以右手掌作了個往下切的手勢。
眾人看了楊素手勢,頓時慌亂起來,不敢搭言。楊勇倒是一臉平靜,起身來回踱著步,不停翻折著手中折扇考慮著。
“父皇年事已高且久病不愈,更不能上朝理政,本欲授禪讓位于我。且等明日皇叔進宮探詢之后再議,今日所言眾卿不得外傳,明白嗎?”楊勇道。
“是。臣等告退。”楊素見自己提議并未被楊勇否決,便心里有數了,起身拱手施禮告辭道,隨后領著幾人出了太子府。
打發走蘇威和韓洪二人后,楊素對同車而回的宇文愷輕聲說道:“看來,你我所議之事當著手進行了,先生可先去準備。”
“越公,下官早知有這天,早已準備好了。”宇文愷冷笑著說道。
“嗯!回府再議。”
楊素馬車一路朝著越王府走去。
再把視線轉回中州洛陽。
此時的洛陽已經被裴蘊大軍團團圍住了近十天了。其間,裴蘊也在華公義等眾將的要求下采用了幾次登城強攻,但都被據守在高大城墻之上的洛陽軍給擊退了。裴蘊一時也無破城之法,只得原地圍城不攻,卻是激起了手下眾將的不滿,紛紛去往中軍帳向裴蘊討要說法。
“大帥,為何不用攻取洛口城之法?放著威力巨大的鐵炮不用,徒傷手下士卒?”華公義不解的問著。
“本帥前日說過,主公有令這洛陽城乃是近千年的古城,建城不宜,其繁華勝于京城。城中原本有幾朝宮殿,最為重要。若是用了鐵炮轟擊,則此城便如洛口城一般化為齏粉了。故此,主公不讓本帥用炮去攻。”裴蘊在此解釋道。
“大帥不用炮攻,那洛陽守軍至少10萬,且多為王世充精銳留守士卒,更有心腹大將郭世衡和軍師幕僚楊公卿一文一武指揮。兩軍相持不下,日久與我軍不利啊!”華公義心急的說道。
“公義將軍,主公還說,只需我等圍住洛陽不使其出兵西去增援潼關便可。如今王世充等反王已經被主公堵在了函谷關了,那王世充等反王數十萬人馬如今全無洛陽糧草供應,不需幾日必敗。我等只需在此等候主公捷報便是。”
“可是---”華公義正欲再說,就見中軍帳簾一挑,走進一個中軍校尉,上前拱手將兩封書信交于裴蘊,隨后起身又出了大帳。
“好!一場大勝啊!”說罷,將書信拍在心急的華公義手中,起身大叫道:“如今西線戰事已畢,潼關勿憂矣!中原反王形同烏合,已然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