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這是楊素的驅虎吞狼之計呀!當從長計議才是?!北渴汤商苾€也憂慮的說道,顯然他的態度和裴寂相同。
“難道不遵朝廷旨意?這等同于謀反??!這”大學士溫大雅見文官趨于不戰,不禁出言提醒道。
“嗣昌,你有何看法?”李淵轉頭看向柴紹問道。
“岳丈,昨日小婿便就戰和利弊與三元李靖、徐茂公等爭論不休,小婿往返河東次數最多,對河東實力頗有了解。就算楊廣與中原諸王大戰時,他河東北部之兵不曾調動分毫。由此看,楊廣早有防范我晉陽之心。再且看晉陽周邊,除北部需防范突厥來襲外,東、西、南三面都有楊廣重兵對我晉陽虎視眈眈。我晉陽就算出兵,當先退他那處人馬?再則,如裴先生說的那樣,一旦與河東為敵,便會讓我晉陽孤懸在大隋北方,中原物資必將斷絕,這仗還怎么打?但三元李靖卻有著相反的結論,小婿又覺得李靖之言乃是真知灼見,遠非小婿所能比也!”柴紹邊說邊晃著頭,似乎正處于極度的矛盾當中。ii
“哦?李靖是如何說的?李靖何在?”李淵問道。
“主公,李靖在此。”說著,李靖從一大堆的文臣身后轉到了李淵面前,拱手施禮應道。
“聽嗣昌所言,藥師是主戰的了,可將主戰理由試說一二?!?
“主公,力主一戰非是下官一人之言,徐績、魏征等都主張與晉王一戰。”
李靖此言一出,府中眾文武不由紛紛議論著,有點頭的,有搖頭不已的。
“好!那就請藥師為百官解惑吧!”
“主公,如今楊勇、楊廣二人孰勢力更大?晉王楊廣剛平定了中原反王,占其地收其兵,兵力早已超過百萬。新皇楊勇京城之兵不過15萬,加上勤王之兵絕超不過40萬,且這些匆忙上陣的士卒無臨戰經驗,決非晉王百戰精銳的對手。是故,二楊奪位之爭中楊勇必敗,楊廣上位只是遲早之事。主公試想,若是楊廣上位之后,最想作的是什么?”ii
“什么?”李淵條件反射般的問道。文武百官也相互間問著“對??!楊廣登基后最先要作的是什么?”
“楊廣登基稱帝后必將發兵來滅晉陽!”李靖大聲說道。
見李淵還在沉吟著,百官也多有不信,便接著說道“大隋諸藩王全滅,怎肯讓我晉陽獨活?”
“嗯!好!說的有理?!崩顪Y拍案贊嘆道。
“玄真(裴寂字),聽了藥師之言,可還有安居一隅,與世無爭的想法?”
“唉!藥師一言如撥云見日,我晉陽不管戰與和,最終都逃不過晉王楊廣的兵峰所指。原想他若入主文和殿便會南下征伐陳國的,現在看我晉陽卻遠比陳國處境危險。當全力一戰!”裴寂搖頭無奈的說道。ii
“唐公,若此戰無可避免,下官愿薦三元李靖為晉陽唐軍主帥,徐績和魏征為隨軍正副軍師。”兵部侍郎唐儉出言薦道。
“好!那本公就奉旨出兵河東,征討晉王。就依茂約(唐儉字)所薦,命李靖為主帥,徐績、魏征為軍師,點兵25萬三日后出兵。”
“我等謹遵唐公之命?!崩罹负托?、魏兩人出班拱手應道,隨后,從李淵手中接過調兵虎符。
晉陽兵動的消息早有軍情處細作連夜快馬趕往河東潞州去報劉文靜,在經過霍縣時也順帶將軍情通報了霍縣守軍大將雙槍丁彥平。丁彥平得知晉陽唐軍即將來襲的消息后,也將城中兵馬全部調動起來,關閉了城門將通往晉陽的大路封死,同時派人去通報蒲縣、界休和雁門關等處的晉軍作好敵襲的準備。ii
蒲縣的大刀羅松得到預警之后,也同霍縣的作法一樣將城門關閉,斷了通往晉陽的另一條官道。
長治郡汾河南岸界休城駐守的雄闊海和金環兩將更是作出了渡河反擊晉陽的軍事部署,同時催促后方的古遠和上黨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