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阿妹在2001年發布的專輯《真實》里的一首歌。
jj曾在圣所1.0演唱會上透露,這首《記得》是他在十八歲做幕后時寫的。
按年齡計算應該是在1999年左右寫的,同年,周董也是在做幕后。
十八歲時寫出一首紅了二十年的經典歌曲,這種事在現實里也是可以發生的。
不過歌曲經典與否,不能決定單曲的初始銷量,畢竟歌曲發酵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且在國內,歌曲線上付費模式也才不到一年而已。
不過饒是如此。
在《記得》上線十分鐘后,蘇杭收到銷量數據的時候也是嚇了一跳。
十萬銷量!
也才20萬銷售額,倒不至于讓蘇杭吃驚。
而是這個銷量數據剛好破了鹿安的昨天的最早過十萬的記錄。
汪曉敏的粉絲這么猛的嗎?
倒不是汪曉敏的粉絲沖不起這個銷量,而是蘇杭工作室對于粉絲的經營比不上鹿安。
鹿安的經紀人曾經打造出說過“我就是豪門”的范爺,鹿安能這么紅,與她對粉絲經濟的經營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這么說,國內沒有人比她懂粉絲經濟。
當然,這也和蘇杭放棄在微博艸重復數據有關。
蘇杭有流量,但他走的不是流量明星那條路。
這不僅涉及到口碑,也與蘇杭的定位有關。
蘇杭走的是全民偶像這一條路,他想要的是像周董那樣,能夠紅幾十年,然后每年躺在家里就可以收幾個億的音樂版權費。
而蘇杭的歌曲庫比周董更多,這幾個億或許還能再乘個幾,理想狀態下是每年可能會有超十億的版權費。
再多的只是蘇杭不敢想那么大膽而已。
這也是蘇杭大量發歌,仍覺得還不夠快的主要原因。
對于這條路能不能走通,蘇杭是沒有多大擔心的。
想要收巨額版權費,除了看歌曲紅不紅外,還要看歌曲數量,也就是曲庫。
國內那些大唱片公司之所以現在還活著,就是坐擁大量曲庫,每年能躺著收錢。
蘇杭腦海也是有很多曲庫。
哪怕有些歌曲有點老,幾年后十幾年再發布出來就會過時,甚至對于現在來說都有些過去,這也不需要憂慮。
因為可以改編啊!
歌曲聽上去很老,過時了是曲風和節奏的問題,但旋律仍是一首歌的核心。
無論時代再怎么變,那歌有多么老,旋律一定是好聽的。
在把握住旋律核心的前提下,找高手改編成適應時代的歌曲。
這些歌曲無論是編曲還是演唱方式都可以改編,這真的沒有多困難。
這么多音樂節目,那么多過時老歌翻紅,就是因為進行了恰當的改編,老歌翻身變成了適應時代的新歌。
別看華語樂壇沒落了,其實人才一直是不缺的,甚至當今的人才數量是超過以往的,頂尖人才也并不遜色。
只是因為市場巨變,收入分配不合理,導致這一批人才沒有發揮出他們的才能。
人才在那里,蘇杭腦海里有些過時的歌就可以拿來用了。
所以只要是曾經火過的歌曲都是蘇杭的保障。
這么多保障在這里,蘇杭可以說是全國網友為他刷流量,自然看不上粉絲那點流量了。
只是這個保障只有蘇杭已經知道,其他人并不知道,他也無法明說。
所以汪曉敏從《黃昏》后有了粉絲,吳慧也不可能讓其和蘇杭那樣佛系。
而且汪曉敏雖是女歌手,但因為出身軍人家庭的原因,性格是比較偏男人一些。
這個天然的人設是很對一些人的口味的,女粉很多,還有不少男粉,都稱其為敏爺,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