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余停住了腳步,緩緩轉過頭。
對著這兩個叔侄倆問道。
“你們是發現了什么東西?還是發明了什么東西?”
這兩叔侄又回過頭,呆愣的看著姜余,沒說話。
“如果你們是發明了某種東西,可以申請專利啊!”
“免費的!”
“那里有英文助理幫忙寫文稿,寫專利申請資料。”
這倆叔侄相互看了一眼,同時搖頭說道。
“先說你到底是誰?”
姜余看到兩人如此警惕,也是一陣欣慰。
他不慌不忙的說道。
“我就是你們的老板,姜余。”
說完就掏出身份證件,遞給他們。
兩人看完,面面相覷。
這年輕的簡直不可思議。
兩人又同時搖頭嘆息。
人比人,氣死人!
年輕學者返回教室,從包里搜出一張文件。
出來后,遞給了姜余。
這是一個關于建筑材料的資料報告。
這是一份可以分解橡膠然后又重組的可行性報告。
五分鐘后。
姜余只是細細看完了這份研究報告。
經過這兩叔侄無數次的實驗,這份可行性報告是成立的。
這種材料可以分解橡膠輪胎,橡膠球鞋,橡膠手套等等。
這些材料被分解后,成為液態狀物體。
然后又可以通過加入另外一種材料,把分解后的橡膠和其他無機物質(如沙子,石頭,玻璃等等)重新組合成一種特殊的固體材料。
除此之外,這倆叔侄還是一對天才建筑師。
他們最引人矚目的,還有一篇關于建筑學方面的特種磚塊設計理論。
文章中介紹到一種不規則卡位磚塊,磚塊與磚塊之間可以迅速卡位,不需要水泥等粘合物質。
由于是高強度的卡位,某一處受到沖擊力的時候,會被平均分散到每一塊磚頭上,所以理論上是很難被打破擊垮。
磚頭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可大可小,可薄可厚。
這樣就非常適合于在海島,高原等非常惡劣的環境下迅速建房。
有點類似于模塊化組裝房屋。
但這篇文章所展示的理論,是大規模化,無需特殊定制材料。
可以任由選擇,用實木、礦物質、鋼板、復合纖維材料都可以打造。
這樣一來,成本就大為降低,可以迅速普及。
當然,如果能用上叔侄倆的特殊橡膠配方,那就更完美了。
可防漏水、漏風,高韌性、高強度,最關鍵的是可以作為永久性建筑。
這種特殊建造理念,簡直就是為邊疆戰士量身打造的。
它為那些長期駐扎在青藏高原或者在邊疆海島的戰士和漁民們了更為方便的永久性駐扎基地。
它可以完全無視地形,隨意建造,大大縮減了建設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這么重要的戰略專利,居然沒有引起重視?
他們的投稿居然都是石沉入海,杳無音信。
那些審稿的編輯,難道都是吃屎的嗎?
這一刻,姜余想到了陸加羲。
這個人的故事,是楊校長告訴他的。
那是他當初入學京都理工解決數學至高數字難題后,楊校長“風輕云淡”的說了這個故事。
他不想看見樺國再出現第二個陸加羲,一個就己經夠了。
陸加羲。
一個全球最落魄的數學天才大師。
他是一個千年難得一遇的數學奇才,做出了屌炸天的驚天成就。
卻被足足嫌棄了22年,直到一聲不吭累死在土坑上。
由于家庭貧困,他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