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想,吳淑嫻挺直了腰脊,復(fù)又轉(zhuǎn)過身去,對朱氏禮貌的笑了笑,問道,“安妹妹是住這兒的吧?”
朱氏聞言,愣了一會兒,心里有些疑惑。
安妹妹?難道這小姑娘嘴里說的安妹妹是她閨女?
朱氏笑得一臉燦爛,“姑娘,你是哪家的啊?”
朱氏會這樣問,自是有她自己的考慮。
不管是在安家村的時候,還是在鎮(zhèn)上,自家閨女極少接觸外人。
寶貝閨女認識的人,她這個做娘的都認識。
眼前這個模樣陌生的小姑娘,不知道閨女到底認不認得,反正她這個做娘的是從沒見過。
所以此刻,朱氏心里已然有了判斷。
那便是,這位小姑娘定是找錯門兒了。
見朱氏突然這樣問,吳淑嫻這才意識到自己突然這么找上門,顯得有些唐突了。
吳淑嫻對朱氏甜甜笑了笑,隨即自我介紹道,“嬸嬸好,我是對面妙藥堂吳掌柜的女兒,今兒我和安妹妹還一道跟我爹學(xué)了辨識藥材。”
說著,吳淑嫻回身看了一眼身后妙藥堂的方向。
見朱氏愣著,吳淑嫻又道,“怎么?安妹妹方才回來沒跟您提起這事兒?”
吳淑嫻這么一解釋,朱氏可算明白了。
忙笑瞇瞇的請吳淑嫻進去,“哎喲,原來是吳掌柜的閨女,快請進,快請進。”
雖搬來鎮(zhèn)上一個多月了,安記豆腐鋪和妙藥堂也是面對面的位置。
可朱氏和吳掌柜的卻并沒打過交道,僅有的一面之緣,還是第一回和安平一起帶安小魚來鎮(zhèn)上找文大夫看眼睛那次。
平日里帶著安小魚看病抓藥,都是安平一手操辦的。
不過,雖然朱氏和吳掌柜的沒打過交道,可畢竟鋪子就是面對面的。
朱氏時常還是能夠看到吳掌柜在藥堂忙里忙外的身影。
雖說不熟,可也勝似熟悉了。
畢竟,她閨女時常往那邊兒來回跑,再加上,閨女的師傅也在那兒。
朱氏請了吳淑嫻進屋,又將她往后院兒帶。
朱氏跟吳淑嫻說道,“我閨女在后院兒呢,我?guī)氵^去。”
之后,又一臉和藹的問起吳淑嫻的姓名。
“小姑娘,你叫啥名字啊?”
朱氏態(tài)度熱情,神情溫和,讓吳淑嫻感覺像是進了自家一樣,絲毫沒有生疏感。
聽朱氏問及姓名,吳淑嫻笑著應(yīng)道,“我叫吳淑嫻,嬸嬸叫我淑嫻就好。”
想了想,又說道,“或者像我爹娘一樣,叫我嫻姐兒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