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抽查,還要應(yīng)付皇爺爺?shù)恼髡{(diào),皇爺爺征調(diào)的武器他們可不敢糊弄,至于其他軍隊想要得到好的武器就得賄賂武庫司的上下官吏,不然就只能拿到劣質(zhì)武器裝備。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工匠地位低下,每日辛苦忙碌,只能勉強混個餓不死,更有甚者連妻兒都養(yǎng)不活,怎么可能會用心為朝廷打造器械。更為關(guān)鍵的是工匠的兒子只能是工匠,不能讀書,不能經(jīng)商,不能種地,只能做工匠,子子孫孫都是工匠,根本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皇爺爺,人活著要有希望啊,如果活著看不到希望,也就沒有奔頭了,人就會變的如行尸走肉一般。”
朱棣聽完朱瞻基的話后勃然大怒“小兔崽子,才吃了幾碗干飯,就敢非議太祖。”
朱瞻基心中咯噔一下,草率了!忘記祖制這一茬了,太祖皇帝為了讓百姓各司其職,將全國百姓劃為各種戶籍,民戶、軍戶的子弟還能參加科舉改換門庭,其他戶籍的百姓只能子承父業(yè)祖祖輩輩操持同一職業(yè)成了不是賤籍的賤籍。
朱棣起兵‘靖難’的最大理由就是朱允炆擅改祖制,迫害親王。打著的旗號就是‘奉天靖難,恢復祖制’。
在祖制問題上,不管朱棣內(nèi)心多么想改變,在人前他都是祖制的維護者。‘靖難’成功之后也變成了他的一個包袱,讓他只能在盡量維護祖制的基礎(chǔ)上修修補補。
這就是大明的先天不足,可以說后來的繼承者都是背著祖制這個包袱管理著這個老大帝國。
在電光火石之間,朱瞻基就明白了爺爺?shù)男乃迹瑒窠獾馈盃敔敚O兒怎么敢非議太祖呢,不過是想給那些可憐人一點活下去的希望。同時建議爺爺加強武備的管理,不能讓那些蛀蟲給禍害了。這可是關(guān)系到大明江山能不能傳下去的關(guān)鍵所在。就是太爺爺也不希望咱大明在后世不肖子孫的手中丟了江山吧。”
“你小子有什么主意就說吧。若是餿主意出了這個門,你就給朕爛在肚子里,就是你爹都不能說,知道嗎?”
“孫兒明白!孫兒的意思是說,以后咱不這么花錢置辦武備了,而是把錢撥給各軍,由軍隊自己采購武備,咱們把軍器局和兵仗局獨立出去,不再受工部和內(nèi)宮管轄,這兩個制作武器的要害部門由爺爺您自己直轄。
這兩個局按照軍隊的訂單制作武器,軍隊下什么訂單,他們就制作什么武器。至于誰能拿到訂單全憑他們自己,而兵部只需檢查各軍的武備情況就行。
如此一來環(huán)環(huán)相扣,制作武器的武器質(zhì)量不好就拿不到訂單,購買武器的軍隊若是敢和制作武器的互相勾結(jié),以次充好就逃不過兵部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