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辰時剛過,朱瞻基的招兵點開始準備迎接今天返回的新兵,這是一場人性的考驗,通過了才有可能成為朱瞻基可以將后背交出去的兄弟。
若是為了區(qū)區(qū)的五兩銀子就攜款逃跑,這樣的兵不要也罷,即使是進了軍隊早晚也會因為貪腐出大問題。
這支部隊,朱瞻基是打算當做基層軍官來培養(yǎng)的。可以說每一個人對于朱瞻基來說都是寶貴的,他們將來就是撬動大明軍事改革的先鋒力量。
現(xiàn)在時辰尚早,朱瞻基與唐三任坐在太陽底下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春日的暖陽曬在人的身上,讓人感覺昏昏欲睡。
這時候第一個新兵回來了,這個新兵身材高大,足有五尺六寸,生的肩寬背厚,常年在田地里勞作皮膚被陽光曬成了古銅色,看起來極為雄壯。
朱瞻基對這個新兵的印象極深,昨天就是這個漢子第一個跑完兩圈回到終點,沒想到今天又是第一個返回。
————————————————
時間退回到前一天,王二因為身高腿長,第一個完成跑圈的考核,排在第一位領到了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了銀子,白花花的一坨,在陽光下竟然還有些晃眼。
王二如同做夢一般,將銀子揣進懷里。用手使勁兒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真的很疼,真的不是做夢。
拿到銀子之后那位太孫竟然讓大伙拿著銀子各回各家,明天再來這里集合。
這位太孫也太敗家了,就不怕大伙拿了銀子跑了嗎?反正別人跑不跑他管不著,他絕不能跑。若是跑了那不成了背信棄義的小人。
王二雖然沒有讀過書也不認識字,但是劉關張?zhí)覉A三結(jié)義的話本他也聽人說過,最讓他佩服的是關二爺忠義之心。
與同村的青壯一起結(jié)伴回到家中,家中只有老母與兩個侄子侄女在家,哥哥與嫂嫂已經(jīng)下地平整土地,準備春耕事宜。
老娘眼睛有些不好使了,聽著王二沉重的腳步聲便問道“是二子回來了嗎?”
“娘!是兒子回來了,兒子給娘磕頭了。”王二對母親非常孝順,趕緊跪地磕頭行禮。
早晨王二從家里離開的時候,這個家已經(jīng)做好了再也見不到這個兒子的準備。這個年代當兵上了戰(zhàn)場有幾個能活著回來的。
盡管母親有萬般的不舍,也知道總要有人做出犧牲,沒有成親的二子就成了理所當然的犧牲品。
聽見兒子的聲音,老母親差點以為聽錯了,直到再次確認確實是二子的聲音。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母親老淚縱橫,
“娘!您別哭,兒子這不好好的嗎?兒子還給娘掙回了五兩雪花銀,省著點花用夠咱家過兩年了。”
“銀子?你少哄娘了,銀子是那么好掙的嗎?到底怎么回事,咱家世代清白,你可不能仗著身高體壯去做那剪徑強梁之事。”
“娘的教誨兒子時刻不敢忘卻,怎么會去做那犯王法之事,這銀子是太孫給的安家銀子,明天兒子就得去給太孫當兵,不能在娘的身前盡孝,是兒子不孝啊!”
“是正道得來的娘就放心了,你爹走的早,我這當娘的就盼著你們哥倆好好長大,成家立業(yè)娘就是死了也能閉上眼睛。”
“娘說的什么話,咱家以后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等兒子在軍中掙了錢,安穩(wěn)下來就回來把娘接到身邊,再給娘買個丫鬟天天伺候娘,讓娘也享享清福,長命百歲。”
“你這孩子,竟說什么胡話,咱一個莊戶人還買什么丫鬟,有錢了你趕緊娶門親事,成個家才是正經(jīng),娘都四十多了,還有幾年活頭啊!”
母子二人正說著閑話,哥哥嫂嫂下地回來了,進屋就看到了正在說話的母子二人。
王大先是一喜,然后神情迅速垮了下來,現(xiàn)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家里的糧食已經(jīng)不夠吃了。多一張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