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培養積累,到了大明已經發展出相當規模的市民人口,住在城池里百姓,大部分并不從事農耕。
城市中大量的人口催生了各種行業,造就了城市的繁榮。尤其話本小說的興起,更是讓茶館興盛起來。
一個好的說書人就能讓一座茶館生意火爆。一張書案,一把折扇,一只醒木,一個說書人,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一段引人入勝的講述。
關鍵時刻突然的停頓,更是讓人抓耳撓腮,恨不得把說書人抓過來暴打一頓。
朱瞻基此刻就坐在一家名叫‘春曉茶館’的雅間里聽說書人說書,說書人講的是剛剛流行起來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寫書人原是張士誠手下謀士,張士誠敗亡之后流落江湖,靠著寫話本謀生。
說書人正講到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出阿斗,說書人口才極好,抑揚頓挫中將白馬銀槍的趙子龍刻畫的惟妙惟肖。
講到高潮之處,茶館的聽眾就會高聲喝好,隨之而來的便是數目不等的打賞,就像書友在某點上看作者君寫的書一樣,看的爽了隨手打賞一些點幣,只為內心深處的一點欣賞。
科學證明花錢使人愉悅,掙錢使人痛苦。所有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有人給自己掙錢,然后自己可勁兒的花錢的夢想。
說書人是江湖老手,說到關鍵時刻,一拍醒木說道“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有些中二病犯了的茶客高呼“不許走,爺們要聽下回,不就是想要銀子,爺們最不缺的就是銀子?!?
說書人見慣了這種場面,也不著惱,微笑著作揖行禮,倒退著從后門出去了。
被吊著胃口的茶客,想要聽后來的故事就得明天再來茶館,這就是茶館與說書人之間的雙贏。
朱瞻基看著茶館熱鬧的景象,又想起房山縣衣不遮體的百姓,大明能夠進茶館喝茶聽書還是少數,大多數的百姓都在為一日三餐而奔忙。
到頭來豐年勉強不被餓死,災年就只能賣兒賣女、典賣土地。從此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正在胡思亂想間,茶博士進來雅間稟告道“客人,有位先生相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