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的太平,盡量的削弱草原韃子,不然大明將無時無刻在九邊防線上應對不知從何處而來的侵襲。
這對大明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大明的所有錢糧稅賦不能全部都耗在應對草原侵襲之上,現在天下百姓是苦了一點,等到平定了草原,大明百姓沒有了征伐之苦,就會迎來好日子。”
“陛下的良苦用心,天下臣民都會感同身受,臣等代天下萬民謝陛下之恩德。”楊榮、金幼孜與朱瞻基齊聲謝恩,皇帝話說到這份兒上,做臣子的還能說什么呢。
“朕對百姓哪里有什么恩德,百姓不罵朕是暴君,朕就謝天謝地了,天下苦朕久矣!”老皇帝這時候面容有些蕭索。
“陛下文治武功遠邁漢唐,可稱千古一帝也!”馬屁該拍還是要拍的,不然也混不到天子近臣的地位。
“皇爺爺,其實我們能不能在草原立足,更多的取決于我們的國力水平以及對兵力的投送能力,我大明現在千里運糧十石能夠運到三石就已經是邀天之幸。若是有一天我們千里運糧損耗降到十石能夠運到八石,大明能將現在的向外推多遠?”
“怎么可能,一車拉多少糧食都有定數,拉得多了牲口也承受不住。自古勞師遠征最怕的就是糧道被斷,所以才有就糧于敵的說法,就是因為長途運糧損耗太大。”
“現在一車拉兩千斤,若是將來一車能拉兩萬斤,二十萬斤呢?”
“太孫殿下,不是車造的越大,就能多裝貨物,車輛能拉多少貨物取決于車輪與車軸,超過重量車輪與車軸都承受不住。
這天下有的是聰明人,不是沒想過將車造的大一些,可是既然車的寬度一直都是這么寬,就說明這個寬度是車最適合的寬度。”金幼孜以為朱瞻基不懂車輛的原理,耐心向朱瞻基解釋道。
“我大明都是兩輪的車輛,若是改成四個輪子呢?將牲口從承重的一環解脫出來,只負責牽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