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抵御青史留名的誘惑,鄭和完全能夠想到未來水師將領將大部分出自這個航海學校,這個祭酒的名頭他鄭和可承受不起。
他鄭和想干什么?水師上下都是你的門生故吏,皇帝的圣旨都沒有鄭公公的手令好使。
這哪里是青史留名,分明是取死之道。鄭和連忙跪倒在地叩首道“臣不敢,這祭酒之位理應天子擔任,航海學校學子都是天子門生。”
朱瞻基趕緊將鄭和攙扶起來笑著說道“鄭公公,你就是太謹慎了,你暫時先把航海學校的架子搭起來。祭酒你做不做都一樣,陛下不可能跑到海邊去管理你手下的學生。當然學校里還是要有人與你搭班子,一方面是幫助你管理學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制衡于你。
規矩定好了省得以后出了問題再處理會有很多麻煩,天子那邊由孤去分說,你盡管放心籌備。
接下來一段時間還要為天子遷回南京做準備,我們還有的忙。”
鄭和心里暗暗吐槽,你都來了幾天了,現在才想起遷都之事。若是有心人在陛下那里彈劾你一下,說你怠慢遷都之事。你的太子之位都會動搖,不過鄭和是內臣,不會去管天子立誰為儲君,他只要效忠天子就行。
朱瞻基不知道鄭和的心里所想,他現在是只爭朝夕,老爹還有幾個月的壽命。幾個月后自己進了紫禁城再想出來就不容易了,每次出動必定是前呼后擁。一人出行上萬人扈從,簡直就是勞民傷財。
朱瞻基也知道,自己現在的做法在臣子眼中就是與老爹政治對立,官僚們在老爹與自己之間做選擇,這個選擇太好做了。哪有放著皇帝的大腿不抱,去抱太子的。
畢竟官僚們沒有開天眼,看不到未來。能夠看到皇帝只剩下幾個月的壽命,現在抱上太子的大腿就等于混上一份從龍之功。
鄭和與王景弘陪同太子殿下在水師軍營與龍江船廠溜溜的轉了兩天的時間,才大略的將水師從船只建造到如何操作,以及如何對敵的流程大概的講述了一遍。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 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 領現金紅包!
朱瞻基是個很好的傾聽者,恰到好處的提問讓人感覺太子殿下非常的重視水師的發展。兩天的視察結束之后,朱瞻基帶人返回皇宮,開始正式督促南京的城墻修繕。
不管最后有沒有遷都,將城墻修繕好也沒有壞處。修繕城墻需要大量的勞力,南京附近的百姓遭了殃,如此規模的勞役肯定會影響農時。
南京周邊一片怨聲載道,老百姓背地里都在罵朝廷搬來搬去的瞎折騰什么?百姓一下子從原來希望朝廷遷回南京,變成了非常不愿意朝廷搬回南京。
轉變就在一次大規模的征發勞役,這就是民心,贏得民心需要慢慢積累,失去民心只需要讓百姓受到一次重大的損失。
————————————
送走太子殿下之后,鄭和與王景弘二人回到水師駐地,王景弘低聲問鄭和“兄長,太子所為可經過了天子的允準?若是天子不知情,我等是天家內臣該如何是好?”
“不用猜測也能知道,天子必然是不知情的,天子偃武修文,太子卻偃文修武。父子二人必然是政治對立,我等做臣子的當遵循圣旨行事,太子囑咐之事記在心中。
一些不影響天家父子關系的事我等盡力去做,比如太子提出的在士兵中宣講為何而戰,當兵是為了什么?這樣的凝聚士氣的事情可以放手去做。而如這出海剿匪之類犯忌諱的事堅決不能做,除非有陛下的圣旨。”
“都說太子殿下類先帝,我等由于多年下西洋對太子并不了解,現在看來果然如此。現在的朝廷明顯不愿意我等再下西洋,只有太子殿下掌權我等才能繼續下西洋。真不知道朝廷上下為何不讓繼續下西洋,他們難道不知道這里面的利潤有多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