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希望自己過好日子,而不希望自己過窮日子,人的貪欲是無止境的,如何遏制貪腐,厘清吏治是個永遠的話題。
比如說我們知道胥吏下鄉(xiāng)收糧,多半會用到淋斛踢斗這種卑劣的方式盤剝百姓。這種害民的方式又該如何解決?”
鄭和與王景弘對視一眼,沒想到太子殿下對底層吏員盤剝百姓的情況如此了解。
鄉(xiāng)間愚夫愚婦哪里見過什么世面,自然是胥吏一嚇唬,就得乖乖聽從胥吏的吩咐。
“想要解決胥吏對百姓的盤剝,除非是不收實物,將所有糧稅,蠶稅都折色成銀錢。百姓自己賣糧換得銀錢用于繳納賦稅,這樣就不用被胥吏盤剝了吧!”王景弘突發(fā)奇想道。
朱瞻基不由得多看了王景弘一眼,心想看來后來的一條鞭法是有思想基礎(chǔ)的。王景弘能想到的,其他人也能想到,只是這個理論還需要一代代的豐滿起來。
然而朱瞻基非常清楚折成銀錢,老百姓的負擔(dān)會更重。
“王公公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卻不一定能夠?qū)崿F(xiàn)。糧食豐收的時候糧價本來就會下降,若是糧商與胥吏勾結(jié)刻意打壓糧價,這邊胥吏催逼,那邊糧商壓價收購。黔首百姓只能以本來糧價幾成的價格出售糧食,用于繳納賦稅。
于是老百姓就會發(fā)現(xiàn)還不如直接交糧食呢,至少交糧食不存在壓價行為。遇到這種情況官府又該如何解決?”
對于這樣的連環(huán)問題,鄭和與王景弘都沒有解答的經(jīng)驗,可以想象的到,即使二人給出了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進接著下一個問題就會接踵而至,下一個問題又是什么,那要根本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而出現(xiàn)。
鄭和不愧是這個時代的人杰,馬上想到了太子殿下曾經(jīng)提出的矛盾一詞,太子殿下的論點就是無論如何改變,矛盾始終會存在。
“殿下!就沒有完全消除矛盾的辦法嗎?”
“解決一個矛盾容易,難得是一直在解決矛盾,只要有人情社會的地方就會有矛盾,官府的作用就是緩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