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對劉觀的知情識趣非常滿意,有污點的官僚就是比那些沒有污點的官僚好用。到了南洋之后,所有漢人自然會報團取暖,不用擔心內(nèi)部傾軋。因為南洋的土地有的是,就怕你種不過來,想要多種地,去抓猴子吧。
拿下劉觀是個意外之喜,這讓朱瞻基身邊又多了一個可用之人。朱瞻基的騷操作看呆了第一次與朱瞻基近距離接觸的于謙,對于將劉觀流放南洋,于謙并不覺得過分,畢竟這無恥之徒竟然貪墨了那么多錢。
可是接下來的操作就讓他看不明白了,怎么流放一個犯官過去,還要調(diào)派兩個衛(wèi)的衛(wèi)所,這得多勞民傷財。本著平頭哥的特質(zhì),于謙的中二病又犯了。
“陛下!臣認為向南洋派兵實屬勞民傷財之舉,圣君不可為之。”
朱瞻基沒想到于謙這小子會在這個時候插嘴,差點讓他給氣樂了,這要是往南洋派兵,自己就成了昏君了。心中默念這是個能吏,朕不跟他一般見識。
“劉觀你也認為朕將衛(wèi)所調(diào)到南洋是勞民傷財嗎?”
“絕對不是,罪臣可以保證,只要我大明在舊港站穩(wěn)腳跟,用不了三年舊港就能成為我大明又一塊財賦重地。南洋沒有四季之分,一年可以三熟。產(chǎn)出完全可以用寶船運回國內(nèi),以緩解我大明百姓缺糧的境地。”
“于謙,你可了解南洋的情形,怎么知道我大明到南洋是勞民傷財?”
“這”于謙被問住了,他又沒去過南洋,怎么會知道南洋的情形。只是本能的覺得只要是動兵就是勞民傷財。
“年輕人,說話之前要做好功課,一件事只有了解了來龍去脈才能做出評判,不能人云亦云。不過勇氣可嘉,朕倒是欣賞你這份沖勁兒。”
于謙臉一下就紅了,皇帝的年齡與他差不多,竟然被皇帝當晚輩教訓了。
不過皇帝說的沒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貿(mào)然反對,被皇帝笑話也是活該。
“臣冒失了,還請陛下責罰!”
“朕責罰你有什么用,不過朕要對你說兩句,眼界要開闊,不要只看著我大明這一畝三分地,外面的世界很大。有空可以找鄭和與王景弘聊一聊,這二人目前還留在京城。聽聽他們是怎么描述外面的世界的。”
“是!”
朱瞻基將眼光看向一直站在一邊沒有說話的周忱,對周忱的沉穩(wěn)非常滿意,二十年在郎屬蹉跎,別的不說,這份沉穩(wěn)算是練出來了。
“恂如!讓你久等了!”
“陛下日理萬機,臣等一會兒不算什么。”
“回到京城一直就想與恂如聊一聊,然而瑣事纏身,一直也沒有機會。今天將恂如請過來既不是給你升官,也不是給你發(fā)財,而是請你去一線吃苦,恂如可愿意去?”
“但憑陛下吩咐,臣必會全力以赴完成陛下托付。”
“朕從南方回來之前,已經(jīng)將上海縣的地買好,明年開春就開始施工,你去了上海縣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籌備海關的建設,培養(yǎng)海關人員,編制海關稅收章程,為我們未來的關稅征收做好準備。
朕暫時封你為上海海關大使,品級暫定為正四品吧全權負責上海海關關稅事宜。你不但要把稅收工作做好,還要編纂稅收教材,怎樣合理的征收賦稅,即能為國家增加收入,還不增加百姓的負擔。收稅也是一門學問,需要認真鉆研。”
皇權時代的稅收只是單純的為了供養(yǎng)皇家,至于百官俸祿、軍隊軍餉、修河修路,這些都是為了維護皇權的附帶衍生出來的產(chǎn)物。
在儒生眼中無論收多少稅也是對百姓的盤剝,區(qū)別只在于多少而已,少盤剝一點百姓的王朝時代都會被認為是盛世。
周忱可以說是明初繼夏元吉之后最優(yōu)秀的財稅專家,朱瞻基說的話也許別人聽不懂,他一聽就能明白。
總體來說收稅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損有余